“这个农村小伙火到央视了!”4月19日报道,80后小伙在山上养鸡,每天要背上百斤饲料!不料,小伙灵机一动想了一招,既能轻松喂鸡,还能节约成本!网友:怎么做到平衡不翻车的? 早上7点的温州泰顺梯田云雾缭绕,80后董全莉戴着草帽,开着红色小火车缓缓驶过山坡,车斗里满载着玉米粒,轨道两侧的3000多只五黑鸡扑棱着翅膀追车抢食,无人机镜头下宛如一幅“赛博养鸡图”。 这一幕不仅让他的抖音账号3个月涨粉10万,更让央视《新闻周刊》专程蹲点拍摄——这个放弃城市生意的年轻人,用一条铁轨撬动了百万级生态农业产业链。 2022年,董全莉带着打工攒下的积蓄回到严山村,把100多只五黑鸡散养在祖辈耕作的梯田里,理想很丰满:跑山鸡肉质紧实,鸡蛋能卖到3元/个,现实却很骨感——海拔300米的梯田落差超6米,每天背着100斤饲料爬山喂鸡,不到半年就累出了腰椎间盘突出。 转机出现在2023年春,当他刷到果园轨道运输车视频时,突然拍腿大喊:“这不就是我的喂鸡专列!” 说干就干,他贷款20万架起2公里长钢轨,定制载重500公斤的电动运输车。 如今只需按下遥控器,10分钟就能完成3小时人工投喂,饲料损耗还从30%降到5%,更绝的是,他给运输车加装旋转撒料器,鸡群追食运动量翻倍,肉质比普通跑山鸡更弹牙。 你以为这就完了?董全莉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在轨道沿线种植1万株金丝皇菊,鸡粪发酵后成了天然肥料,菊花采摘后又制成高端花茶;菜园里的红薯叶、南瓜藤粉碎后混入玉米饲料,让鸡蛋黄呈现天然橙红色,这种“轨道+种养”模式,把每亩梯田产值从3000元提升到1.2万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实地考察后惊叹:“这是把工业4.0搬进了农业!传统养鸡场1人最多管2000只,他靠着智能化设备单人就管理3000只,还衍生出菊花茶、有机肥等6个增收项目。” 2024年,他的农场营业额突破180万,其中抖音直播带货占比高达40%。 每天清晨的“小火车喂鸡秀”已成抖音热门IP,镜头里,董全莉会故意放慢车速让鸡群“飞檐走壁”,配文:“今日乘客:五黑鸡航空特战队”。有网友调侃:“建议开通观光专列,票价198含土鸡蛋伴手礼”;更多人催他开网课:“跪求轨道设计图纸!” 面对爆红,这个理工男算了一笔账:轨道运输车使用寿命15年,摊薄到每天成本不到40元;而抖音带来的品牌溢价,让他的鸡蛋比市场价高出20%仍供不应求,正如《中国青年报》评论:“新时代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用科技玩转农业才是真本事。” 站在山顶俯瞰,银色轨道如同一条动脉贯穿梯田,董全莉正筹划二期工程:加装太阳能板实现电力自给,引入AI摄像头监测鸡群健康,隔壁村老支书看着眼热:“以前觉得花20万铺铁轨是败家,现在全村跟着他种菊花的都有30户了。” 中国农业大学白军教授指出:“山地单轨运输已写入《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董全莉的实践证明,2000元/亩的轨道投入,能带来5-10倍的综合收益,这种'轻资产+重创新'模式,特别适合中西部丘陵地区推广。” 或许要不了多久,中国乡村的山坡上,呼啸而过的不再是祖辈的扁担箩筐,而是更多载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专列”。[浮云]
为什么毕业后打工如此辛苦,却很少有人选择回农村生活?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