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除夕,徐悲鸿为刘金涛作画,刚画两只公鸡,停电了。眼看无法完成,徐悲鸿便在画上摸索题道:“为刘金涛君糊窗。”不料,后来齐白石看到这幅画,又补了石台小草,成就了这幅《金鸡图》。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那幅被世人广为称赞的《金鸡图》便是如此!
那么那幅《金鸡图》为何最后却出了名呢?这当中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呢?
1947年的除夕,虽然还没有迎来新中国的成立,但人们都沉浸在除夕夜的喜悦里,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景,随处可见的红色灯笼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年一度的欢愉。
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因为一幅《八骏图》名扬海外,受到无数人的争相追捧,感受着除夕夜的热闹和欢愉,徐悲鸿的多年好友刘金涛前来拜访。
徐悲鸿兴致突来,突发奇想,决定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为自己的好友作一幅画,画什么好呢?这时突然听到外面公鸡打鸣的声音,徐悲鸿心中了然,金鸡报晓,那就画一幅《金鸡图》吧!
刘金涛是一位装裱字画的老手艺人,已经这样工作了一辈子,是当时出了名的“裱画大师”,而他与徐悲鸿和齐白石两位国画大师关系十分好,所以后来便专心为他们二人裱画。
对于徐悲鸿的画技,刘金涛自然是赞不绝口,当得知徐悲鸿要为自己画一幅《金鸡图》,刘金涛感动的泪眼朦胧,浑身都在颤抖,似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他的激动和喜悦。
徐悲鸿说做就做,当即拿出一张纸平铺在桌面上,大手一挥,轻轻勾勒,两只活灵活现的鸡便呈现在纸上,自此这幅画已经完成了二分之一。
只是徐悲鸿对自己的画要求十分严格,必须生动逼真,所以后面徐悲鸿又细细描摹……
“怎么回事?”
徐悲鸿正在作画的时候房间突然陷入一片黑暗,手中的动作被迫停下,彼时的徐悲鸿和刘金涛才明白竟然是停电了,可画只画了一半,实在可惜。
“这电停的不是时候哦!”
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停电的事实,徐悲鸿想着等来电了再为刘金涛画一幅,于是趁着夜色便拿起毛笔凭着直觉写了一行大字:为刘金涛君糊窗。
徐悲鸿的意思很明显,这幅画就此作废不要了,虽然后来来电,但是徐悲鸿却有了别的事情要忙,答应刘金涛的那幅画也一直没有抽时间画出来。
1953年,徐悲鸿更是突发脑溢血去世,刘金涛对于徐悲鸿的离世万分悲痛,那幅画也成为了心中莫大的遗憾,为了纪念徐悲鸿,刘金涛便当当初作废的那张《金鸡图》好好收藏,裱好悬挂在自己家中。
后来齐白石拜访刘金涛,无意中看到了那幅《金鸡图》,齐白石与徐悲鸿相交多年,虽然二人之间相差了整整30岁,但他们却成为了忘年交,二人惺惺相惜,相互欣赏。
所以齐白石一眼便认出了那幅画是徐悲鸿的真迹,想着徐悲鸿往日的音容笑貌,齐白石突然就泪湿了眼眶。
于是当即央求刘金涛取下那幅画,他决定完成这幅徐悲鸿来不及完成的画作,只见齐白石拿起毛笔大手一挥,在空白处添了几簇随风飘摇的兰草,以及一块石头。
至此,那幅画作算是彻底完成,两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一片生机勃勃的兰草……
看着这样的画作,刘金涛久久不能平静,忽然就想起了自己与徐悲鸿的第一次见面,当初刘金涛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裱画师,是徐悲鸿慧眼识珠。
也是因为徐悲鸿,刘金涛才取得了后来的成就,所以对于刘金涛而言,徐悲鸿于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只是徐悲鸿去世的太过突然,导致刘金涛未能见到徐悲鸿最后一面,这也成为了刘金涛多年的遗憾。
后来这幅画被刘金涛一直珍藏,作为后人的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了那样一幅特别的《金鸡图》。
这幅画特别在哪里呢?或许就是这幅画凝聚了三个人的心血,徐悲鸿与齐白石共创,刘金涛亲自裱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