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根据媒体最新报道,就在美国对华最高加征245%关税的时候,美国独立记者诺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美国是想让中国签订不平等协议,但是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中国实力更强,远超美方预期,美国这下就失算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把日本视为头号经济威胁。各种指责纷至沓来:日本盗窃美国知识产权,操纵货币,施行国家扶持产业政策,双边贸易差额重创美国制造业。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曾言:"如果一国政府默许伪造或复制美国产品的行为,那么它就是在窃取我们美国的未来,那么两国之间也就不再是自由贸易。" 面对美国施压,当年的日本最终选择妥协,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广场协议》。 可惜,妥协的代价是惨重的,日本经济此后陷入长达30年的停滞,被迫推行紧缩政策。 人们形容,那是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 如今,美国似乎又在故技重施,各种指责和当年对日如出一辙,只不过被抨击的对象换成了中国。 贸易战的剧本仿佛在重演,只是主角换了人。 但仔细看看,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与当年的美日之争有着本质区别。 诺顿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发起贸易战,实则是在为自身日益危险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找替罪羊。 数据显示,在里根和特朗普执政初期,美国国内储蓄率都出现大幅下滑,导致经常账户和贸易收支出现巨额赤字。 里根时期把矛头指向日本,如今特朗普则把炮火对准中国,但事实上,中国制造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还不如当年的日本。更 何况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贸易数据本身就掺杂了大量其他国家的附加值,中国只是最后一站。 诺顿尖锐地指出,美国政府执拗地否认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不愿正视减税、低储蓄与贸易逆差之间的关联。 当年里根政府深信供给学派理论,认为减税有助于经济增长。如今,诱人的低利率理论再次让白宫陷入错觉。 削减预算赤字、提高储蓄率才是正道,但没有哪个选区的选民愿意支持这么做。 于是,美国又找到了新的替罪羊——中国。 不过,这一次,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日本学者白川方明就曾撰文指出,中国吸取了广场协议的教训,不会轻易妥协,更不会为了缓解美国压力而牺牲自身利益。 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奢谈脱钩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何况,中国正在通过扩大内需、"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主动推进贸易多元化。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智库学者克里斯托弗·拉迪指出,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适得其反。 美国真正的出路在于大力投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塑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而这恰恰是中国正在做的。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当年的日本输给了美国,那么这一次,美国已经输给了中国。 对于美国一些人的傲慢与偏见,对于他们想把中国塑造成经济威胁的图谋,中方必将坚决回击、奉陪到底。 毕竟,正如美国记者诺顿所言,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 面对霸凌,今天的中国有底气、有能力捍卫自身发展利益。
“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根据媒体最新报道,就在美国对华最高加征245%关税的时候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22 17:14: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