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教师和公务员将不再是铁饭碗,未来几年会有大动作。 当大家都在追求稳定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2025-04-22 17:39:26

先说结论:教师和公务员将不再是铁饭碗,未来几年会有大动作。 当大家都在追求稳定,稳定就不再稳定。内卷的尽头是卷进体制内,所有人都往一个出口挤,那不再是出路,而是拥堵点。我是李寻欢,且听我慢慢道来。 但凡了解建国以来各类职业在现实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兴衰变化,就应该放弃对任何一种固定的社会职业角色做过于长期的评价和预测。凡是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的人员,政府都有强大的利益动机对其进行改革。国企工人、国营出租车司机、国有通信运营商职工、国有银行职工等等,曾经他们风光无限,是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首选,后来却逐渐归于平凡。为什么呢?因为体制内那些轻松又高薪的岗位,事后都被证明是财政的负担,所以必然成为改革的对象。这个趋势已经初现端倪。 教师方面,天津已经试点聘用制,聘期3年,到期考核不达标直接解聘。厦门甚至推行参聘制,即有教师身份但没有编制。另外,像山东菏泽等地时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发生,这些都表明,过剩的教师资源已经成为财政负担。 公务员方面,河南正大比例精简事业单位及编制。在省直层面,除了学校、医院,其他单位按照531的比例缩减,事业单位按照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照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的精简比例不低于10%,不再保留科级及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和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特殊单位一律撤销。单位裁撤后,人员会被分流到其他大单位。但你觉得好区域、好单位、好岗位会轮到普通人吗? 那为什么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 第一,财务问题。占地方财政最大比重的土地财政已呈现衰败之势,恒大、碧桂园、万科这些知名房企接连出现问题,都标志着卖地收入的锐减。而且过去地方向城投公司借的债,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利息,所以最近有化债相关举措。 第二,人口下滑。新生儿数量骤降与教师人数持续增加产生了矛盾。在失业潮和35岁危机下,带有铁饭碗属性的教师行业成为多数人梦寐以求的选择,这无疑加剧了矛盾。而总人口的下降直接导致许多小农村消失,这意味着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减少。需求一旦骤降,过多的公务员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数超过8000万,也就是说每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端了铁饭碗的。过去经济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时,还能勉强供养这些人员,如今经济形势大家都清楚,如此大的财政负担当然要开始精简。 如今,依旧有许多人认为铁饭碗是衣食无忧的代名词,不得不说这太天真。90年代,正是因为公务员和教师群体长期存在工资低甚至被拖欠的情况,那个年代才有那么多人下海创业补贴家用。 而今天人们对体制内旱涝保收的印象只是近十几年才形成的,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赶上单位福利分房和集资建房的职工,这些福利因房价飙升进一步增值。但未来公务员的处境必然严重下滑,那些人口只有几万人且没有任何产业的小县城,极大概率会出现公务员停薪留职现象,即使是沿海财政富裕地区也不例外。单位工资只能满足基本生活,奖金更是别想了。 当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们会做出共同选择。就像所有行业都有周期一样,铁饭碗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经历周期。近两年北京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七成毕业生的三方就业协议是去往体制内,国招录用比例更是达到了70:1,这难度丝毫不亚于高考。 现在找工作确实很难,对于迷茫的人来说,考公值得一试。但我的意思是,不要把考工作为唯一的救命稻草,无数和你想法相同的人都在挤这一个出口,注定难度极大。考研、考公这些反人性的考试,是我们身处社会结构下的无奈之举,但竞争性游戏只有少数人能胜出,多数人终究要走向其他道路。 其实踏入职场没那么可怕,刚入行确实辛苦,工资也低,但如果在一个行业中,你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能学到东西,这就算是打破了社会规则。喜欢就努力做下去,不喜欢大不了就换。20多岁正是闯荡的年纪,三四十岁可就没机会了。 对于正在考编考公的朋友,我祝福你们能梦想成真,考到财政富裕的地区和岗位。对于志不在此,相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朋友,我希望你们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或事业,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实现马斯洛需求中的自我实现需求,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0 阅读:136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