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1911年4月生于湖南宜章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父亲是教书先生,家里虽不富裕,但读书的氛围很浓。她从小聪明好学,15岁那年考进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接触到革命思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的人生就和革命绑在了一起。 1928年,她随部队上了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那时候物资匮乏,敌人围剿不断,她却硬是扛了下来,还参与了黄洋界保卫战,打出了名堂。 革命路上,她的个人生活也一波三折。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在战斗中牺牲,留下她和儿子石来发。她忍着悲痛,继续奔波前线。后来,她和陶铸走到一起,俩人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战火的考验,也有了石金河和陶斯亮两个孩子。新中国成立后,曾志没闲着,在各个岗位上忙碌,跑工厂、下乡村,关心老百姓的日子。晚年她住在广州,爱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直到1998年6月去世,享年87岁。她这一生,真称得上无愧于心。 曾志的儿女们,命运各不相同,有的留在山里,有的走进城市,有的早早离世。他们没啥惊天动地的故事,却也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石来发,1928年出生在井冈山,是曾志和夏明震的儿子。那时候战乱,他出生没多久,母亲就把他托给副连长石礼保照顾。他在井冈山长大,成年后没离开这片土地,种过地,后来当了护林员。1952年起,他每天巡山,背着竹篓,拿着斧头,守护着井冈山的树林。曾志晚年从广州去看他,母子团聚感人肺腑,可他还是回了山里,过着简单日子。晚年他依旧没停下巡山的脚步,山路都被他踩出了痕迹。 石金河,1936年出生,是曾志和陶铸的儿子。他赶上了动荡年代,文革时陶铸被打倒,曾志也受牵连,石金河的日子不好过。但他没被压垮,努力读书,长大后在广州定居,做起了教育工作。他常想起母亲的教导,觉得她那种坚韧劲儿值得学。他没啥大名气,就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干,为下一代出力,挺低调的一个人。 陶斯亮,1941年生在延安,是曾志和陶铸的女儿。她小时候跟着部队到处跑,长大后选了当军医,进了解放军医院。工作上她认真负责,常年在手术室忙碌,为病人服务。退休后,她也没闲着,常回医院帮把手,整理药品、干点杂活。她身上有股子奉献劲儿,跟曾志一个样,用实际行动延续着母亲的精神。 曾志和陶铸还有个女儿叫石小妹,可惜幼年时因病去世了。她走得早,没留下太多痕迹,但对曾志来说,这份失去的痛一直都在。石小妹虽没能长大,却也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孙子石金龙在垦殖厂当电影放映员,周末骑自行车去空地放电影,给乡亲们带去点乐子。另一个孙子石草龙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做保安,晚上巡逻,守着学院的平安。曾孙蔡军是个大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运输,风吹日晒,靠力气吃饭。他们都是普通人,没啥显赫身份,却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生活。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30点赞】
核桃芯
小编你这个仆街不是蠢就是坏!我只是想问一下你吖蔡舂华是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