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出的信号被接收了,此次东南亚国家选择不选边站,正面硬刚特朗普的关税威胁。
4月21日,中国商务部针对美国关税胁迫问题发出严正警告,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若出现此类情况,中方将坚决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绝不姑息。
从后续发展来看,中方的警告显然起到了显著效果。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态,在对美谈判中“绝不拿农民利益换取汽车关税减免”。农水省大臣态度更为坚决,直接否决了扩大美国大米进口的提议,生怕此举会冲击本国农业根基。石破茂在表态后,随即飞赴越南和菲律宾,意在联合东南亚国家构建“统一战线”。越南总理范明政也紧随其后发声,强调“谈判不能违反国际承诺”,言外之意便是越美谈判不会以中国为筹码。
日本此次敢于与美国叫板,背后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农业一直是日本经济的敏感领域,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深刻影响着日本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一旦放开美国大米和小麦的进口,不仅农民会强烈反对,自民党的农村票仓也可能面临崩盘的风险。
汽车关税问题则更为复杂。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赚取了大量利润,但特朗普的逻辑却是“你想卖车?先买我家牛肉!”这种霸道的条款,东京方面自然难以接受。日本目前采取的是“拖延战术”,一边密切关注中国的行动,一边与美国进行谈判,同时积极向周边国家拓展市场。
至于东南亚国家,在中方高层访问之后,各国的态度已十分明确。越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口头上表示赞同美国,但实际行动却十分务实——去年中越贸易额飙升至2300亿美元,比美越贸易额多出整整800亿美元。越南显然不会为了美国那点关税优惠而得罪最大的贸易伙伴。
反观美国,其操作则显得有些令人费解。一边高喊“印太战略”要拉拢东盟国家,一边又挥舞关税大棒逼迫这些国家开放市场。然而,东南亚国家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群“给糖就喊爹”的小弟了。越南的电子制造业、泰国的汽车产业链、印尼的镍矿出口,都与中国的经济深度绑定。如今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范明政那句“防止市场失衡”已经算是客气了,翻译过来便是:美国市场能吃掉我30%的出口吗?
这场关税战实际上暴露了一个更大的趋势:多边协定正在逐渐碾压单边霸权。RCEP生效后,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供应链已紧密相连,美国试图用关税来撬动这一格局?看看德国大众宁愿交罚款也不撤资就明白了,在资本家用脚投票的时代,政治施压不过是自娱自乐罢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当东南亚的工厂、中国的制造业以及日韩的技术形成闭环之后,华盛顿的印太战略还剩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