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济各与美国副总统万斯进行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会面。会面结束不到24小时,便传出了教皇的死讯,这样的巧合很难不让人深思。 梵蒂冈给出的官方声明称,方济各的死因是中风后的不可逆心力衰竭。然而,这并不能阻止社交媒体上蔓延的各种猜测。
猜测为什么会发酵的如此之快?得从方济各的立场说起。他是一位勇于挑战权威体系的宗教领袖。他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为社会底层和边缘群体发声的胆识,使得他的言行常常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政策导向相左。尤其是在他刚刚与美国高层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后,一些质疑和阴谋论甚嚣尘上,对万斯的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 方济各的去世不仅是天主教会的一次内在变动,更像是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层层涟漪。美国、欧洲、甚至中国,都感受到了这一消息的震荡波及。在这场跨越国界的舆论狂潮中,方济各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继续发挥着影响力。 2.国际问题上,方济各与美国立场截然相反 方济各不仅在宗教界有重要影响力,还对全球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发表了鲜明的看法。尤其是对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权力与贫富不均的问题,让美国顿感压力。
不仅如此,方济各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也与美国相左。他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呼吁彻查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甚至用“种族灭绝”来形容以军的行为。这样的态度无疑触碰到了美国这个以色列最大盟友的神经。 在俄乌冲突中,方济各的立场更是让西方阵营感到恼火。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场战争可能是因某种挑衅所引发,不仅没有指责俄罗斯,还认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是导致冲突加剧的原因之一。 而上述内容正是他与美国之间政策分歧的根源所在。教皇的这些举措,也许在某些政客眼中是“干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以不循常规的方式促使人们去重新审视世界。
尽管中国与梵蒂冈尚未建交,但方济各对中国展现出的友好态度令人瞩目。 方济各对中国的崛起与文化怀有深厚的敬意。他曾谈到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参照”,不仅仅因为其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更在于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智慧传统。 他坚信恐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点在面对中国这个快速崛起的大国时表现得尤为明显。纵观国际局势,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并在全球事务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方济各对此持赞赏态度。他认为应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处理国际事务,而非对抗与干涉。 无论是在中东、亚非还是其他地区,中国始终倡导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争端,并在必要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比如在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中国迅速提供支援,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有大国担当的负责任形象。
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也使得国际社会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有了不同的选择。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美两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美国历来以一种霸权化的思维框架引导其外交政策,常常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干预甚至直接政治施压等手段来维持其所谓的“世界警察”角色;相比之下,中国则致力于树立一个和平崛起、合作共赢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倡导多边主义寻求共同发展。 从中东到东欧,美国提供军事支持、进行空袭或是发动战争,以实现其战略利益,给相关国家和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加剧了当地的动荡和恐怖主义的蔓延。
相较之下,中国在处理际纷争时,更多强调协商谈判和多边合作的作用。在巴以问题上,中国呼吁各方通过和平对话来解决分歧,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面对乌克兰危机时,中国也多次表示应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干预,倡导用政治手段解决冲突。中国这种以合作精神处理国际问题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方济各才会对中美抱以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