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姑子35岁,刚离婚了,孩子跟她,没有工作,也没有住处,想回来住,婆婆问我,可以吗? 接到婆婆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厨房给孩子热牛奶。电话里婆婆的声音有点犹豫,像是怕我不同意,又像是在替小姑子难为情。其实不用她说,我也能想象得出小姑子现在的处境——离婚时闹得不算平静,听说对方把房子和存款都攥得紧紧的,她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说起来,小姑子以前跟我关系还算不错。她性格直爽,说话嗓门大,但心里没什么弯弯绕绕。我刚嫁过来那几年,她还没结婚,时不时会来家里吃饭,看见我忙不过来,总会搭把手帮着带孩子。后来她结婚搬出去,我们联系少了,但逢年过节还是会互相送点东西。现在她遭了难,作为嫂子,说不心疼是假的。 可现实问题也摆在面前。我家是套两居室,我和老公住一间,孩子住小房间,婆婆一直跟着我们住,平时睡客厅的折叠床。要是小姑子带着孩子回来,住哪儿呢?总不能让两个孩子挤一张床,婆婆年纪大了,睡客厅也不方便。老公最近出差在外,这事还得我先拿个主意。 晚上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地想。其实房子挤一挤也能凑合,大不了把客厅收拾出来,给小姑子母女搭个简易的床。关键是她没工作,带着孩子开销不小,家里多两个人吃饭,水电费、菜钱都是额外的负担。但转念一想,亲情难道不比这些更重要吗?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支持,要是连自己妈和嫂子都不管她,她该多心寒啊。 第二天一早,我给婆婆回了电话:“让她回来吧,家里挤是挤点,但总能腾出地方。”婆婆在电话里叹了口气,说:“你小姑子昨天哭了一晚上,说怕给你们添麻烦。”我心里一酸,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她现在难,咱们不帮谁帮?” 小姑子回来那天,带了两个大编织袋,里面装着她和孩子的衣服,还有几本书。她瘦了不少,眼睛肿肿的,见到我勉强笑了笑,说:“嫂子,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赶紧接过她手里的袋子,说:“别这么说,先住下来,慢慢找工作,孩子上学的事也别担心,附近学校我熟。” 刚开始的日子确实有点挤。客厅里放了一张折叠床,晚上小姑子和孩子睡上面,白天就把被子收起来。我和婆婆商量着,每天多做两个菜,小姑子也主动承担了洗碗、拖地的家务。她开始在网上投简历,周末就带着孩子去附近的招聘会,有时候回来晚了,孩子饿得直哭,她就一边哄一边给孩子泡奶粉。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看见客厅里还亮着灯,小姑子坐在床边,借着手机的光在看招聘信息。我问她怎么还不睡,她不好意思地说:“想找个工资高一点的工作,最好能照顾到孩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她特别不容易,一个女人离婚后带着孩子,既要当妈又要当爹,连个安稳的家都没有。 慢慢的,小姑子的状态好了一些。她在附近的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时间相对固定,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孩子也适应了新环境,每天放学回来就跟我家孩子一起写作业,两个小家伙在沙发上打打闹闹,家里反而比以前热闹了。 婆婆看着小姑子渐渐稳定下来,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她经常跟我说:“还是你想得开,要是当初不让她回来,我这心里得愧疚一辈子。”我说:“都是一家人,谁还没个难处,帮一把就过去了。”其实我知道,小姑子也在努力,她不想一直依赖我们,总是说等攒够钱了就出去租房子。 这段时间,我也在想,婚姻里的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但家人的支持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小姑子的遭遇让我明白,亲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当身边的亲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感情账。钱没了可以再赚,亲情没了就真的没了。 网上有不少网友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有人说:“我嫂子当年也收留过离婚的我,现在我们亲得跟姐妹一样,家人就该互相扶持。”还有人说:“帮助亲人也要注意边界感,提前说好相处规则,避免以后闹矛盾。”也有人提醒:“要鼓励小姑子自立,不能让她觉得理所当然,这样才能真正帮到她。” 看着小姑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打心底里高兴。她偶尔会跟我说起以后的打算,说等孩子上初中了,就换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说等攒够首付,就买个小房子,让孩子有个自己的房间。我知道,她的路还很长,但至少现在,她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了一群愿意陪着她往前走的家人。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谁都有遇到坎儿的时候。当亲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是选择伸出援手,还是关上家门?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我始终相信,亲情的温暖,能让那些艰难的日子,变得没那么难熬。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家里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呢?
我的小姑子35岁,刚离婚了,孩子跟她,没有工作,也没有住处,想回来住,婆婆问我,
慧慧谈故事
2025-04-23 20:30:48
0
阅读:812
用户10xxx95
婆婆跟你们一起住着,还总是用电话来商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