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从大量的数据当中找到一些规律,这自然是一种非常值得的方法。关注的现象,但是规律或者方向是否科学更值得思考?
有一位专家讲到,希望能够建立学生全息的成长档案,从幼儿园到大学,在学校里的所有的成长变化都通过信息手段记录下来。姑且不论这些记录每个人的数据存储的空间和消耗的能量有多么大。即便是针对一些样本进行记录得出来的数据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即便对少数的样本能够总结出来的所谓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崇呢?
即便这种成功的成长经验被发现,对所有的人都有用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和成长方式的权力,外在的帮助和教育无非是提供帮助而已,没有强制改变左右他人人生的权利。如果真能实现所有的人按一个模式去成长,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这种“监控”始终都在。还是几年前听到一所学校的管理举措。这次学校教学质量高,主要得益于对学生管得严。
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上自习课要统计抬头率,学生上厕所只给五分钟的时间,学生需要跑着去厕所。并且这种“监控”的及时反馈效率很强。
每每想到青春期的孩子,每天要跑着上厕所,我心里就发酸。
不是不能记录学生的成长。或许简单的、粗略式的影响更能有利于个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