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取了得决定性胜利,我军从越南撤回。就在这时,越南军却动起了歪心思,他们趁着夜色绕过主力部队,打算进攻我炊事班。但,他们万万没想,自己这是下了一步臭棋。 1979年3月4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奇穷河,占领谅山市的那一刻,越南首都河内的灯光似乎都随之黯淡了几分。谅山市,这座位于越南北部的重要城市,被称为河内的"北大门",如今已落入解放军之手。 一名越军士兵颤抖着将电报递给他的长官:"敌人从上午8点30分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凶猛,简直不可想象!我们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根本数不清有多少!道路都被封锁了,我们无法进攻也无法抵抗,想要撤退只能爬山!" 这是3月1日发生的一幕。那天,中国军队集中了19个炮兵营共计306门火炮,对越军控制的谅山市内的33个目标发起了大规模炮击。谅山市的公安局、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市政大楼和发电厂等主要目标都被中国军队炸得千疮百孔。 就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几年,越南还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认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他们有恃无恐地在中越边境地区挑起事端,从1976年开始,越南军队屡屡侵袭中国边境,次数高达上百次,对边境地区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越南的底气源自何处?一份写着"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让越南认为自己有了强大的靠山。按照条约规定,如果越南遭到其他国家的攻击,苏联是有义务参战的。这让越南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北京的决策者们早已冷静分析了局势。在一次关键会议上,陈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苏联的主力在欧洲,调动兵力、资源到远东,是需要时间的,最少一个月左右。所以,只要30天内解决战斗,苏联就来不及出手。" 这番论述让邓小平等领导人下定了决心:出兵教训越南,但必须在30天内完成任务。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西线由杨得志上将率领,东线则由73岁的老将军许世友指挥,两路大军一路向南推进。 就这样,仅仅过了16天,中国军队便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占领谅山市。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外界纷纷猜测,中国军队会不会直捣黄龙,拿下越南首都河内?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3月5日,中国政府突然宣布:"惩戒越南的目的已经完成,我们不要越南一寸的领土。"随后,中国军队开始有序撤退。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一支处于进攻优势的军队,主动选择撤军。 1979年3月5日,当中国宣布撤军的消息传到河内时,越南领导人黎笋正在焦急地召开紧急会议。本该松一口气的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全国总动员! 这一天,越南的动作不可谓不大。清晨,越南外交部紧急召集各国驻河内的外交使团,告知大家情况恶化,中国军队很可能继续南下攻打河内。越南官员严肃地告诉各国外交官,请做好三个准备:准备防空壕;准备食品、罐头、煤油、防火器材、药品等;遣送老人、妇女、儿童回国或暂时安排到第三国去避难。 各国外交官面面相觑。他们心知肚明,越南此举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各使团背后的国家给中国增加压力,逼迫中国撤军。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早已决定主动撤军。 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发布了一项严厉的总动员令:18岁至45岁的健康男性,必须参加民兵游击队或民兵自卫队;女性从18岁到35岁,身体健康者,也必须参加民兵游击队或者民兵自卫队。这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战令。 表面上看,越南的总动员是为了抵抗中国军队的进攻。但实际上,这场总动员背后隐藏着越南当局的多重考量。 首先,越南需要找回"面子"。连续16天被动挨打,越南军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即使中国军队主动撤退,越南也要做出一副"是我们赶走了中国人"的姿态。 其次,越南国内局势并不乐观。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前,越南已经连续遭遇了数年的自然灾害。南越地区尤为严重,饥荒不断扩大,越南当局对南越的控制力也在下降。当时的南越,已经濒临崩溃。 总动员为越南当局提供了一个重构基层控制力的绝佳手段。通过强制征兵,越南可以将南越地区的青壮年——这些潜在的动乱力量——全部送上前线。 日本记者田中恭子在《河内见闻杂记》中记录下了当时越南的真实情况:"从机场到城内的途中,见到的田园风光极美,儿童赤足,衣服肮脏破烂;10公里的路程要走4.5小时,越南职工平均工资只有新加坡的十分之一,但物价比新加坡高。"
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越南啥都抄咱们的,像中式行政夹克,踢中式正步等都学邻国。但是
【71评论】【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