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年,王安石被撸了宰相,贬为江宁知府。在江宁干了几年后,感觉心灰意冷,不禁萌生退意。于是给朝廷打了个报告:“我身体不好,申请回家休养。” 王安石,字介甫,1021年出生在江西临川,打小就聪明得不行,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开启了仕途之路。早年在地方当官,比如鄞县知县那会儿,他修水利、办学校,干得挺有声色。1069年,宋神宗看中他的才华,把他召到京城,次年直接拜他为宰相。这时候的王安石雄心勃勃,搞起了新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啥的,目标是让国家有钱、百姓少受苦。刚开始还真有点成效,国库收入蹭蹭上涨,有些地方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点,朝廷上下都被他这手笔震了一下。 不过,好日子没多久就翻车了。新法执行过程中,问题慢慢冒出来。地方官趁机捞油水,豪强也钻空子占便宜,老百姓的怨气越来越大。朝堂上,反对派像司马光这些人跳出来猛批,说新法扰民,王安石不服,跟他们硬杠,争得脸红脖子粗。到了1074年,变法卡壳,他一气之下辞了宰相。宋神宗舍不得这员大将,挽留了一阵子,没留住,只好放手让他走。可没过多久,皇帝又把他召回去接着干,结果反对的声音更大,君臣之间也开始有了隔阂。1076年,他实在扛不住了,再次请辞,这次朝廷没留他,直接贬他去江宁当知府。离开京城那天,天阴得厉害,他坐着马车,慢慢出了城门,身后是渐渐模糊的皇城。 到了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王安石没啥心思管公务,干脆在城外白塘买了块地,建了个半山园,开始过隐居日子。园子挺简单,青砖房,门口一条碎石小路,两边种着松树。他每天早上起来,穿上粗布衣,拄着拐杖在园子里晃悠,石子路踩得咯吱响。苏轼、黄庭坚这些老朋友常来看他,几个人围着石桌喝茶聊天,阳光洒下来,挺惬意。可这平静没表面那么简单。地方官偶尔跑来汇报,说新法推不动,农民还闹事,他听完就摆摆手让人走,连茶都不想喝了。 1084年,坏事来了,他突然病倒,整个人虚得不行,躺在床上直冒冷汗。宋神宗听说后赶紧派御医南下救人,药熬好了满屋子药味,总算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可病好点后,他还是走几步就喘,身体彻底垮了。那会儿,他坐在园子里,拿笔写了个奏疏,手抖得厉害,墨都晕开了,意思是“我身体不行了,想回老家养病”。朝廷批了,他干脆把半山园捐出去,改成了报宁寺。改建那天,工匠忙着砌墙,他站在门口看着,风吹着衣服,像是要跟过去彻底说再见。 病后的日子更不好过,走路得人扶着,脚拖在地上磨得沙沙响。他常一个人坐在报宁寺的长廊下,面前摆着棋盘,但老半天也不下子,远处钟声响着,像在提醒他啥似的。1086年,宋神宗去世,哲宗上台,新法直接被废了。他听到这消息时正在院子里,手里的茶杯一歪,水洒了一地,他没吭声,就那么静静坐着。同年四月初六,他躺在半山园的床上,油灯晃着,家人和学生围在旁边,屋外风吹得树影乱动,他咽了气,走的时候六十六岁。 葬礼按他意思简单办,墓选在半山园山脚,几个农夫挖土埋棺,旁边溪水流着,挺安静。墓碑刻得朴素,学生们把他诗文整理好,留给后人。江宁的山野里,松树呼呼响,草慢慢长满墓地,风一吹,像是时间停在那儿了。 王安石这辈子,年轻时满腔热血,想干大事,可到头来新法没成,自己也落得个贬官退隐的下场。在江宁的几年,他从刚开始还关心点朝堂,到后来彻底撒手,身体垮了,心也冷了。他退隐,说是身体不好,其实谁不知道,这背后是失望攒够了。新法被废,宋神宗一死,他那点理想全没了,索性放手,回老家等日子到头。他的选择,跟那个时代脱不开干系,变法失败,反对派得势,他再硬撑也没啥意思了。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