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是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开战的决心,现在它之所以没和中国开战,是因为还有资本撑着在耗。但要是哪天无路可走,为了保住自己的霸权,老美很有可能会最先打响“S3”。 目前,美国维持霸权的策略正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一方面通过经济制裁、技术封锁和军事围堵消耗中国发展动能,另一方面又在台海、南海等敏感区域保持高强度军事存在,这种“以战止战”的双重逻辑本质上是在透支其全球资源优势。 而美国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正在瓦解。2025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仅1.7%,但国债规模已相当于全球前十经济体总量之和。 更危险的是,6月将有6.5万亿美元国债集中到期,相当于GDP的25%,这种“借新还旧”的游戏一旦玩脱,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地震。 为缓解压力,美国试图通过《通胀削减法案》重构供应链,却发现80%的高纯度石墨、92.9%的笔记本电脑仍依赖中国。 半导体行业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若全面脱钩,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将面临千亿美元级损失。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策略,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去美国化”进程。 尽管美国2025年国防预算申请达8952亿美元,但其军事优势正被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抵消。东风-21D反舰导弹可在1000公里外击沉航母,东风-41洲际导弹能突破现有反导系统。 美国智库推演显示,在台海冲突中,美军获胜概率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2025年已不足40%。 俄罗斯智库指出,2025年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台湾问题仍是最大火药桶:美国对台军售规模较2020年增长300%,并计划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系统封锁巴士海峡。 若美国公开支持“台独”,中国将采取军事行动,而美军介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南海局势同样紧张,中国在南沙群岛部署的鹰击-12反舰导弹,可覆盖90%的南海航道,迫使美军航母战斗群退至第二岛链以外。 全面冲突的代价远超收益。核威慑形成“恐怖平衡”:中国东风-41导弹携带的分导式弹头可突破美国反导系统,而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同样具备毁灭中国的能力。 经济相互依赖则是另一重枷锁:中美贸易额超6900亿美元,若全面脱钩,美国超市货架将空置,中国沿海300万工人可能失业。 而国际社会的“灭火机制”也在发挥作用:联合国、G20等平台为中美对话提供渠道,俄罗斯、欧盟等势力不愿卷入大国冲突,可能通过外交斡旋缓解紧张。 代理人战争成为概率最高的选项。美国可能扶持“台独”势力或在南海制造摩擦,通过局部冲突消耗中国。例如,菲律宾在美支持下计划在巴丹群岛部署反舰导弹,试图封锁中国海军航道。 混合战争则可能常态化:网络攻击、生物战、舆论战等非对称手段将成为常态。美国已组建“网络战司令部”,中国则加强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有限军事冲突的风险同样存在,在台海、南海等热点地区,中美可能因误判或擦枪走火引发小规模冲突,但双方会竭力控制升级。 美国的“资本”正在加速消耗,其维持霸权的成本已接近临界点。若中国在科技、军事、经济领域持续突破,美国可能陷入“越压制越被动”的困境。但全面战争仍是“双输”结局,双方更可能在“斗而不破”中寻求新平衡。 信息来源:人民网挑动中美对抗冲突是危险歧途
现在的中国打的过美国吗?这么说吧,很快就会知道了,经济上无法取胜,或者占不到他们
【6评论】【16点赞】
北窗下
等着呢,更盼着呢。不打,我们怎么做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