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枪毙的现场,临刑前他对身边的狱警说道:”我有钢笔一支,是兆铭兄所赠,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天皇所赠,此两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随葬”,还没有等狱警回答,身边的法警看不下去了,催促着他赶紧“上路”。 陈公博,1892年出生在广东南海,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从小脑子就好使,读书也勤奋。年轻时,他满心想着救国救民,1919年五四运动那会儿,他站在街头喊口号,是个热血青年。后来,他还参与了中共的创建,当初那股子为民族复兴拼命的劲头,真不是装出来的。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有理想的人,后来会变成人人喊打的汉奸。 转折来得挺突然。1922年,他在广东跟着陈炯明干了一件大事——支持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这事直接让他跟中共翻脸,被开除党籍。从那之后,他跟最初的信仰彻底拜拜了。后来,他投靠了国民党,搭上了汪精卫的线。汪精卫对他挺器重,俩人关系越来越铁,他也靠着口才和能力在国民党里混得风生水起。可惜,这条路没把他带向光明,反而越走越歪。 1938年,汪精卫决定投靠日本,陈公博二话不说就跟了过去。汪伪政权一成立,他成了核心人物,忙着给日本人跑腿办事。1944年汪精卫死了,他接了代理主席的位子,算是彻底坐实了“头号汉奸”的名号。日本投降后,他一看大事不妙,1945年8月25日跑去了日本,想躲起来。可没藏多久就被揪了出来,遣返回国等着审判。 1946年2月18日,他在苏州高等法院受审。法庭上,他被控“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名坐实,直接判了死刑,财产也没收光了。面对判决,他没啥反应,就说了句“接受”,也没申辩啥。到了6月3日,南京刑场执行枪决,他临死前还惦记着那支钢笔和勋章,想带进棺材,可法警根本没搭理他,直接让他“上路”。一枪下去,这辈子就结束了。 陈公博这人,年轻时真不算个坏胚子。五四运动那会儿,他跟着一帮人喊着救国口号,满脑子都是民族复兴。后来加入中共,也是真心想干点大事。可为啥会走到卖国的地步?这得从他1922年的选择说起。 那年,陈炯明反叛孙中山,他在广东站错了队。这事不光让他丢了党籍,也让他跟最初的理想彻底掰了。从那以后,他的心态变了,觉得自己没退路了,只能另找靠山。汪精卫就成了他的新“靠山”。汪精卫这人,早期也是革命派,可后来立场越来越软,陈公博跟着他混,慢慢就被带偏了。 到了1938年,汪精卫投靠日本,陈公博没犹豫就跟上了。这一步,他算是彻底跳进了火坑。汪伪政权干的那些事——帮日本人压榨老百姓、搞伪政府,哪件不是出卖民族?他明知不对,可还是硬着头皮干下去了。1944年接了代理主席,更是把汉奸这顶帽子戴得死死的。日本一投降,他跑日本想躲,可哪躲得掉历史的清算? 陈公博临死前惦记的那支钢笔和勋章,不是啥普通物件。那支钢笔是汪精卫送的,代表着他跟汪的交情,也可能是他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念想。那枚一等旭日大绶章,是日本天皇给的“奖励”,象征着他卖国的“功劳”。这两样东西,对他来说,既是荣耀,也是耻辱。他想带走它们,也许是想给自己的人生找个交代,可在别人眼里,这不过是汉奸嘴脸的又一证明。 法警没理他,直接催他“上路”,这态度也挺说明问题。当时老百姓对他的恨意早就炸了锅,谁还管他那点遗愿?这两件东西最后也没随葬,被当罪证收走了。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