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最近有点懵圈,看不懂中国,他们说在中国的街头采访时,发现受访的民众也普遍中国对美国“决不退让”的强硬态度。 许多人误以为,中国长期倡导和平外交,是因为我们畏惧战争,或者是因为国内百姓普遍反感军事冲突。 可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民众往往才是最具有战斗精神和血性的一群人。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充满血性的,从不畏惧任何人! 一次在德国柏林街头进行的街采采访中,几位德国记者面对中国游客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中国与某国发生冲突,你是否愿意支持国家? 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面对镜头,无论老少,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斩钉截铁地表达了坚定的态度:“打就打,奉陪到底!” 有的甚至直接回应:“敢动我们一寸土地,必将以血还血!”这种毫不犹豫的强硬立场,让一旁的德国人直呼“不可思议”。 这种文化差异,不是偶然,而是东西方文明差异在民族心理上的真实映照。 西方普遍倡导个人主义、避免冲突,而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国情怀、集体责任与历史使命感。 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到“寸土必争”的现实信仰,这不是某一代人凭空喊出的口号,而是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被无数次战火与生死搏斗铸就的信仰。 中国人的激进,不是冲动鲁莽,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果敢。 我们愿意谈判,倡导和平,大门永远敞开,但若谈不成,也从不怕动武。 古有岳飞怒发冲冠,精忠报国,近有抗日战争,全国军民浴血奋战,寸土不让。 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来自祖先的沉稳与坚定: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如今的中国疆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位列强施舍的,它是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拓土开疆,忍辱负重、流血牺牲,一寸一寸打拼来的。 无论是北疆草原的风雪,还是南海碧波的礁石,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捍卫出来的土地。 也正因如此,当有人试图挑战我们的主权、破坏我们的统一时,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股家国意识便会瞬间觉醒。 无需动员,无需鼓舞,自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文明千年淬炼的结果,是任何外来势力难以理解、更无法撼动的根基。 所以,当德国人露出疑惑的表情时,他们其实不是不理解中国人,而是还没读懂那五千年的历史洪流与由此塑造出的中国式坚定。 这种“激进”,不是好战,而是源自深沉的爱国之心,是每个中国人在关键时刻所展现的铿锵与担当。
为什么在网上很少看到德国留子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