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良心了!山东,一维修工上门给客户移空调,可没想到,他却趁着业主不在,偷偷的将空调铜管给弄坏,来以此来多收取费用,被业主发现后还不承认,说管子本来就是要换的,网友:必须要罚死他,要不然还会这样!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2025-4-23) 这出荒诞剧始于2025年4月23日。据《法治进行时》报道,业主王先生因移机需求联系了张某所在的维修公司。起初,张某按流程拆卸空调,甚至主动提醒王先生“铜管可能老化”。但当王先生临时外出,张某立即化身“管道破坏者”:他左手按住铜管接口,右手发力将其拗成麻花状,金属扭曲声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监控画面里,张某的动作堪称“教科书级操作”:先假装检查线路,再借整理工具之名接近铜管,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破坏。这套“三秒毁管术”,业内俗称“制造需求”——通过人为故障迫使客户更换高价配件。更讽刺的是,当王先生出示监控铁证,张某竟面不改色:“这管子本来就该换,我提前说过风险!” 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码并未就此收场。协议赔偿时,张某用铝管冒充铜管蒙混过关。业内人士透露,铜管导热效率是铝管的3倍,且耐腐蚀性更强,而铝管每米成本仅为铜管的1/5。张某的“偷梁换柱”不仅让空调性能大打折扣,更可能引发制冷剂泄漏等安全隐患。 类似操作在维修行业早已形成黑色产业链。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某些维修公司甚至会对新手进行“破坏培训”:如何用工具制造隐蔽损伤、如何用话术混淆视听、如何通过配件差价牟利。更有甚者,将客户废弃的铜管回收翻新,二次销售给其他受害者。 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维修市场的信任危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需赔偿三倍损失。但现实中,多数消费者因取证困难选择私了,反而助长了歪风。王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上海消保委2024年调查显示,73%的空调维修投诉涉及“故意破坏”或“小病大修”。 从“维修”到“维诈”,张某们的套路撕开了服务行业的遮羞布。当技术沦为牟利工具,当诚信败给潜规则,受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行业的根基。这场“铜管之殇”该给所有从业者敲响警钟:靠坑蒙拐骗赚快钱,终究会被市场反噬。正如网友辣评:“技术不行,套路倒挺深,这哪是修空调,分明是在修人性!”
坏了良心了!山东,一维修工上门给客户移空调,可没想到,他却趁着业主不在,偷偷的将
笔杆子说
2025-04-24 19:20:46
0
阅读:231
二球
坏是坏,但旧铜管真不能用,因为铜管变硬了,盘管时很容易瘪,不一定能用上,应该跟客户说明,加钱换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