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座机 座机,是一种通讯工具。 我所见到的座机是从黑不溜秋带手摇柄的开始一

孟优与趣事 2025-04-24 21:40:52

(原创)座机 座机,是一种通讯工具。 我所见到的座机是从黑不溜秋带手摇柄的开始一直到现在那种带拔号键的。 黑家伙流行的年代,那是单位重要与否及人家地位的象征与标志。 一般的单位装一只黑家伙就不得了了,住宅基本上是没有那黑家伙的。 这黑家伙的电源是靠两个大大的电池,挂在黑家伙上方,若不小心碰掉了接头,那就抓瞎了。 要想打电话,得按住话筒,把摇柄顺时针用力转几下,俗话叫“摇”。 这下才接通过去叫邮电局的总机,这时邮电局总机上那对应你的电话号码的小阀门板会掉下来,接线员将一只带尾巴的“梭子”插入,先问候一声,这时你方可说出要什么单位,邮电局接线员会把对应的另一只“梭子”插入你要的单位那门孔中,接着振铃,对方接听,接线员便拨回振铃键,让双方通话,若无人接听,再振,反复多次,仍无人接听,则告知拨打方“无人接听”。 那时打电话很烦,是脑力与体力活,你看电影中,首长要打电话,总是说:马上要一团、二团和突出团。 这时参谋们便把电话摇得“呜、呜”作响,紧急情况时,如抗洪救灾、防汛期间,一天下来,摇得手都发抖。 那时的电话机统称叫“手摇电话机”。 八十年代,出了半自动电话机,外观和造型都有了很大改观,首先是颜色变了,黑家伙变成了或红或桔红,也变小了,份量也轻了许多,那手摇柄也取消了,我当时办公桌上那只就是桔红色的。 打电话只需提起手柄,就会有拔号音发出,接线员询问你要哪里,你说出,邮电局总机上海的话务员就会为你接通。 也许这时的接线不用人工振铃,响过六声后,若对方未接听,就会自动挂断。 也许是电话总机容量大增,条件好些的单位会安装几台座机。只是申办上还有点麻烦,安装时麻烦更多,有时安装师傅来了,说你这没“门子”了,要等。至于要等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 为了让不知道变为知道,便给师傅安排一条烟或吃顿小酒,再回来,马上就知道了。 后来就是拔号电话了,拔号电话机是在半自动电话机的基础上加了个拔号盘。 拔号盘真的是盘,圆形,上面排列着从1到0的十个数字,一开始是使用三位数。 手指伸进盘里,按需要拔。单位有位老同事,指头粗得似根大胖人参,再怎么努力,也伸不进那号盘孔中,每每要打电话,只能请人帮忙。 之后拔号盘被按键替代,还多了一个“*”和一个“#”。 当单位的拔号电话一阵风后,又有一种随身的通讯工具上市,一只小黑盒,别在腰带上,叫做“BP”机的只能人家找你,你得满大街找电话回的玩意被一些有点身价的人戴到了裤腰间。 后来便是家庭装电话,价格可是不菲,三千多一台,功能嘛,多了来电显示,让拔打你电话的人一目了然。 资源紧张就是好,住宅电话在当时是供不应求求,要想装,就得找局长批条子,还要去外线班通路子,不象现在,这座机正在沦落到很多人家想拆的地步。

0 阅读:2
孟优与趣事

孟优与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