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博物馆,有一件有关气功论述的文物,叫(行气玉佩铭)这件文物距今已经2000多年,是战国初期的东西,铭文写道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 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 固则萌,长则退,退则天 天几桩在上,地几桩在下 顺则生,逆则死。 这段文字,写出了古代人们练气功的方法,和李少波老师的真气运行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气运行法)第1步是呼气,注意心窝部,是真气在心窝部集中,(行气—深则蓄)。第2步,将集中的真气向下延伸,呼气,注意丹田,(蓄则伸,伸则下)。第三步意守丹田真气在丹田形成。(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 第4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真气沿脊椎向上直达百会穴。(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第5部任督两脉贯通真气在任督两脉运转。小周天贯通,(天机桩在上,地几桩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东11:我属于文物,文物局:要不起[捂眼睛]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