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禄肃州城内滥杀无辜,左宗棠违背原则大开杀戒。 肃州城,晚清西北的一块重镇,

爱吃凉拌菜 2025-04-25 09:00:30

马文禄肃州城内滥杀无辜,左宗棠违背原则大开杀戒。

肃州城,晚清西北的一块重镇,却在一场叛乱中成了人间地狱。马文禄,这个名字听着就让人胆寒,带着叛军杀进城里,两万多老百姓无端丧命,血流成河。而左宗棠,鼎鼎大名的清军统帅,原本该是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却在这场仗里失了分寸,清军入城后大开杀戒,平民死伤无数。 马文禄,甘肃河州人,出身苦寒,早年在清军里混饭吃,当过低级武官,驻守过嘉峪关外。他不是什么好鸟,但脑子不笨。1865年,清军四处忙着平叛,他瞅准机会,联合关外叛军,杀进肃州城。这家伙带兵冲进城门,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砍得七零八落,肃州很快落入他手里。占了城,他还不满足,又攻下甘州,想着跟新疆叛军联手,把整个西北搅得天翻地覆。他自封“兵马大元帅”,在肃州修工事、挖壕沟,摆明了要跟清廷对着干。 这人狡猾得很,两次假装投降,表面上交出武器,背地里重整部队,翻脸就反。肃州成了他的老巢,河西走廊也跟着乱了八年。他手下兵匪一路抢掠,村子被洗劫一空,老百姓苦不堪言。马文禄不是什么英雄,就是个趁乱捞好处的狠角色,他的暴行直接把肃州推向了深渊。

再说左宗棠,这位可是晚清的硬核人物。湖南湘阴人,1812年出生,家里不算大富大贵,但好歹是书香门第。他从小爱读书,尤其是兵法和地理,年轻时就常研究边疆地图,琢磨怎么治国平天下。1849年,林则徐路过长沙,把新疆的地图和资料给了他,还说他将来能定西北,这话算是种下了一颗种子。 左宗棠不是科举出身,靠当幕僚一步步爬上来。1860年代,他组建楚军,帮着平太平天国,打了不少硬仗。1866年当上陕甘总督,肩上扛着平叛的大任。这人打仗讲究得很,亲自看地形、排兵布阵,带着部队往西北开,气势如虹。他目标明确,就是要收拾乱局,把西北稳下来。 事情得从1873年说起。那年10月,左宗棠带兵到了肃州城外,准备收拾马文禄。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挖地道,一路架大炮,想把城攻下来。马文禄一看形势不妙,派人求和,说愿意出关打仗。左宗棠不吃这套,直接回绝:要投降就亲自来,不然没得谈。结果清军攻城没那么顺利,地道里死了几百精兵,大炮轰了半天也没彻底破城,伤亡不小。 左宗棠急了,下令围城,想把马文禄困死。到了十月底,城里粮食吃光了,马文禄狗急跳墙,下令屠杀城里两万多汉人。这不是随便杀杀,是有计划的屠城,街上到处是尸体,惨得没法说。他这么干,一是泄愤,二是想逼清军动手。11月4日,他实在撑不住,开城投降了。

清军进城一看,满目疮痍,两万多条人命没了,士兵气得眼睛都红了。当场就砍了1500个客回(外地回民),晚上又趁乱杀了4000土回(本地回民)。这事儿左宗棠没拦住,甚至可以说,他默认了。按理说,他是个讲原则的人,打仗再狠也不该滥杀平民,可这次他没管住手下,甚至可能觉得这是“震慑”叛乱的必要手段。 为啥会这样?一是马文禄的暴行太离谱,激起了清军的仇恨;二是左宗棠急着平叛,肃州拖了太久,他压力山大;三是当时清廷对西北的政策本来就硬,杀伐果断不算稀奇。可不管啥理由,这场屠杀都偏离了他一贯的底线。左宗棠不是嗜血的人,但这次,他没守住自己的原则。 11月13日,马文禄和几个叛乱头目被抓,在城外被车裂处死。这刑罚够狠,把人绑在木桩上,用马拉开身子,生生撕裂,围观的百姓都看呆了。他的罪行算是有了报应。左宗棠这边,平了肃州后继续西进,1877年收复新疆,功劳不小。可肃州的事儿成了他心里的坎儿,晚年提起这事儿,他自己都觉得沉重。 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太傅,谥号文襄,死后灵柩运回湖南,老百姓沿路送行,挺感人。肃州慢慢重建,街上又有了人气,但那场屠杀的阴影,多少年都散不去。马文禄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他的暴行没人能洗白,两万多条命不是小数目,惨无人道。这场仗打下来,叛乱是平了,可老百姓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0 阅读:145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