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刘强东又是亲自送外卖,又是陪外卖骑手们一起喝酒,看得出来东子是铁了心要从

建元看趣事 2025-04-25 09:52:29

前几天,刘强东又是亲自送外卖,又是陪外卖骑手们一起喝酒,看得出来东子是铁了心要从美团饿了么手里分一块蛋糕。

京东做外卖,当然是为了增加赛道,找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在我看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京东做外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和频率。

大家都知道京东是个电商平台,我们只会在自己想买东西的时候才会去京东,所以打开频率其实是非常低的。

京东的年活跃用户增速已连续六个季度低于5%了,而且在打开京东的用户中,有65%带有明确的购物目的,平均停留时间只有8分钟。

就连同样是电商平台的淘宝,也早就提出了“逛淘宝”的口号。为什么要“逛淘宝”?因为只有“逛”,你才会多花点时间在这个平台。

我们上淘宝,偶尔还抱着逛逛看有没有什么值得买的心态,而上京东,那完全是已经想好要买什么才去的。

淘宝直播虽然不温不火,但好歹有李佳琦等头部网红坐镇,大盘不小,也能吸引不少用户停留。而京东也折腾过一段时间直播,可以说是毫无起色。

京东这种工具化的属性正在形成危险的用户心智固化:消费者只在需要购买3C、家电等标品的时候才会想起京东。

这种情况平台使用率肯定高不了,而且在京东买的基本都是大件,谁三天两头买大件啊?一个手机能用好几年,一个空调用十几年,平台的使用频率实在太低了。

而使用率都不高的时候,使用时长就更加不行了。

对比美团日均2.8次的用户打开频次,京东的0.7次真的太少了。

高频场景的缺失正在侵蚀京东的用户粘性,如果用户每个月只访问几次,而且这几次都是因为平台在搞促销,那平台就失去了日常运营的主动权。京东Q1财报显示,非大促周期GMV环比下降居然达到37%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如果有了外卖就不一样了。

外卖场景具有天然的流量虹吸效应,用户平均每天的点餐频次高达1.8次,注意,这是每天!

现在的算法这么发达,京东完全可以在用户点外卖后给他推送一些商品促成交易。

在配送端,京东物流的"小时达"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两百座城市。比如我点外卖的时候同时买了一个充电器,这个充电器很可能和外卖差不多时间就到了。谁能拒绝这样的购物体验?

这种外卖和电商的服务集成会直接打破传统电商的边界。

京东根本不需要在外卖上赚钱,哪怕亏也没关系。只要大家使用京东的频率高了,他还怕你不顺手在京东买点东西?

说到底,外卖战争本质上就是用户注意力的重新分配。

对京东来说,这不仅是流量生意的升级,更是平台经济从交易场所向生活场景的进化。

京东的这步棋,还真有可能改写中国电商行业的竞争规则。

0 阅读:0
建元看趣事

建元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