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1944年,河南的郭家屯村,有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叫郭绍绪,早年在国民革命军里当过副官,后来不知咋的就回了老家。 村里人发现这老郭变了个人似的,三天两头往县城鬼子据点跑,还跟那些挎东洋刀的军官勾肩搭背。乡亲们背地里都戳他脊梁骨,说这货当汉奸当得忒积极。 其实老郭心里明镜似的,那年春天鬼子扫荡,他亲眼见着村东头老张家六口人被刺刀挑了,西头王寡妇叫鬼子糟蹋完扔井里了。 那天晚上他蹲在自家麦草垛后边,指甲都抠进手心里了。打那天起他就琢磨,光靠躲着不是办法,得往鬼子心窝子里扎。 要说老郭办事就是稳当,他先托城里开杂货铺的表舅牵线,给据点里管后勤的鬼子小队长送了两坛老烧酒。没过半个月,他就混成了据点里的常客。 鬼子看他识文断字又会说几句日本话,还真让他帮着登记粮食数目。老郭天天点头哈腰,连据点里看门的狼狗见了他都不叫唤了。 那年八月初七晌午,老郭在自家院里摆了八仙桌,城里七个鬼子军官骑着大洋马来了,领头的叫木村,是个少佐。 这木村在豫西一带可算是个阎王爷,光上个月就带人屠了三个庄子。老郭特地请了城里聚仙楼的厨子,炖了老母鸡,蒸了白面馍,还搬出埋了二十年的女儿红。 酒过三巡,木村喝得满脸通红,嘴里乌鲁乌鲁说着日本话。边上几个鬼子军官也东倒西歪的,有个胖中尉的武装带都解开了。 老郭瞅准时机,端着汤盆往桌边走,嘴里吆喝着:“太君,尝尝俺们这儿的炖鸡!”话音还没落地,手就往后腰摸去。 要说老郭当兵那会儿的功夫没白练,眨眼功夫掏出把德国造镜面匣子,木村那油光锃亮的脑门刚抬起来,枪口就抵上了太阳穴。 “砰”的一声,红的白的溅了满桌子菜,旁边几个鬼子还没反应过来,老郭调转枪口又撂倒俩。剩下四个鬼子酒都吓醒了,有个家伙想拔刀,叫老郭一枪打穿手腕子。 外头放哨的伪军听见动静往里冲,老郭早翻墙跑了,他事先在村口老槐树上栓了匹马,骑上就往北山沟里窜。等鬼子的大队人马赶到,就剩七具尸体和满院子酒菜香。 这事儿在豫西地界炸了锅,鬼子贴出告示悬赏500大洋,可老郭早带着二十几个后生钻了山。他们专挑月黑风高夜动手,今天扒段铁轨,明儿端个炮楼。 最绝的是有回他们冒充送粮队,往鬼子据点里塞了两筐“咸菜”,里头藏的都是土炸药,把半个据点都送上了天。 老郭这伙人越闹越欢实,周边十里八乡的汉子都来投奔,到1945年开春,愣是拉扯起三百来号人的队伍。 他们不穿军装不扛旗,平时该种地种地,该赶集赶集,专等着老郭发暗号。 有回县大队的人来联络,见着老郭蹲在麦地里薅草,腰里别着盒子炮,头上还顶着草帽,活脱脱就是个老农民。 等到了八月十五,山外边传来消息说鬼子投降了,老郭把队伍散了,自个儿把枪往县大队一交,回家接着种他那三亩薄田。 县里要给他开表彰会,他摆摆手说:“咱就一庄稼汉,打鬼子是本分。” 后来有文化人把他的事写进县志,在“抗日英烈”那栏里记了半页纸。如今郭家屯村口立着块青石碑,上刻着五个大字:抗日老农民。
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25 10:01:32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