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杨坤起诉模仿者那条热搜时,突然想起刀郎被恶搞《罗刹海市》全网狂欢的场景。 模仿者打着 "艺术二次创作" 的旗号,把挤眉弄眼的油腻表演配上 "32 场演唱会" 的梗,直播间礼物刷得飞起。 早年《超级模仿秀》的选手都是真练声线,现在某些账号直接拿原唱当 BGM 对口型。 四川芬达更绝,把杨坤的烟嗓和肢体动作放大成精神小伙的鬼畜素材,评论区全是 "这不得给杨坤气出脑血栓" 的嘲讽。 最魔幻的是看他们直播间带货。卖洗发水要学杨坤甩头,推酒水就表演醉态模仿,商品链接蹭蹭涨销量。网友喊着 "坤哥分你多少版权费",主播立刻接梗 "这不得给杨坤老师买条华子"。 突然理解杨坤为什么宁可被骂小肚鸡肠也要起诉。当你的声线、形象、成名梗都变成别人日进斗金的流量密码,而对方连声招呼都不打,这种被当成提款机的滋味确实膈应。
刷到杨坤起诉模仿者那条热搜时,突然想起刀郎被恶搞《罗刹海市》全网狂欢的场景。 模
星河幻梦集
2025-04-25 11:01:17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