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人诬陷贪污,当着一家老小的面跳了长江,哥哥在上海黄浦江结束生命,母亲最终在病榻上咽了气,姐姐在给母亲守灵的深夜悬梁自尽。
这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一家人的经历。可想而知,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是多么痛苦。
1893年,吴贻芳出生在武昌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祖父曾任湖北荆州知府,父亲吴守训做过候补县长和湖北省牙厘总局财务科长,母亲朱诗阁是出身于杭州的大家闺秀。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吴贻芳和姐姐要求上学,但是遭到了父亲的拒绝,为此姐姐不惜吞下金戒指来反抗,最终父亲只好同意姐妹俩读书。
1907年,吴贻芳和姐姐考入苏州景海女子学堂。之后,姐妹俩去了杭州上海等地求学。
本以为她们可以幸福的享受读书时光的时候,家里却发生了变故,父亲在(湖北省)牙厘局供职时,由于不小心,陷入了一场经济官司,为了自证清白,他选择了跳江而亡。
父亲去世后,吴贻芳也辍学了,她跟着母亲祖母一家人去外婆家借住。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亲去世不久后,她在清华上学的哥哥吴贻榘不幸去世,然后,她的母亲也在病痛与悲哀的双重打击之下死去,接着,她的姐姐伤心过度,在母亲的棺椁旁悬梁自尽。
一个月的时间,吴贻芳至亲的亲人先后离世,可想而知,她遭受的打击有多大。
但是吴贻芳并没有被打倒,之后,她在姨父(著名学者、宪政名人陈叔通)的帮助下,去了杭州弘道女中、直接插入四年级读书。
再次入校的吴贻芳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努力学习,英语成绩非常优秀。因而也获得了美籍教员诺马莉的赏识。
1914年2月,二十一岁的吴贻芳随姨父陈叔通全家移居北京。
懂事的吴贻芳不想再给姨父增添负担,于是她要求到外边工作。后来经姨父陈叔通介绍,吴贻芳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当了英语老师。
吴贻芳是个感恩的人,她领到的第一份工资就 全部交给了姨妈。
这个时候,吴贻芳头上的阴霾开始消散。
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正式开学,当年教过吴贻芳并非常欣赏她的,美籍教员诺马莉老师调到了这个学校执教。
金女大是一座教会学校,规划于1912年冬天,经过筹备,两年后才租赁下南京郊绣花巷李鸿章小儿子的豪宅,经过一番修缮,才俱备了办校的条件。
诺马莉老师没有忘记吴贻芳,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来金陵女子大学来读书深造。
1916年2月,二十三岁的吴贻芳作为特别生插入金陵女子大学一年级读书。
当时时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加起来不足20人,有些学生产生了疑问:“难道这也算大学吗?”
多年后,吴贻芳曾回忆说:“当时就想,越是条件差,越要发奋读书,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吴贻芳来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半年,不过她后来者居上,经过一个暑假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和其他同学一起升到了二年级。
1916年秋天,金陵女子大学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吴贻芳以其优秀的学业成绩与卓越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信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
1919年,吴贻芳和四位同学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
之后,她受聘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担任英语部主任。
吴贻芳任教期间,不仅教英语,也教代数和一些别的科目,她教的英语尤其受学生欢迎。
吴贻芳教书很讲究教育方法,注意全面提高学生在英语上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教材内容外,她还鼓励学生要尽量扩展阅读范围,多读英语课外书。
吴贻芳不仅教书教得好,穿着打扮也很清新雅致,因此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她。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佼佼者。
1922年,美国蒙特霍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学校演讲,吴贻芳担任翻译,她流利的翻译工作让美国校长对她拍手称赞。
没想到这次翻译工作也改变了她的命运。
后来在美国校长的推荐下,吴贻芳去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学习,获得了双博士学位。
1928年,吴贻芳结束六年的留学生涯,回到南京,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这也是金陵女子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
吴贻芳成为校长后,立志要“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同时,作为校长的吴贻芳一生未婚,但是她却为同学们创造了恋爱空间,她在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一部分装饰一下,隔成许多半封闭的小间,里面设一些桌子和椅子,供恋人们聊天。每晚九点前恋人可以在内交谈,只需要将瓜壳糖纸等垃圾带走就行。
吴贻芳这样的做法赢得了女生们的好感。
抗战胜利后,姨父告诉她要远离要远离国民党政府,别在官场任任何官职。所以,吴贻芳曾两次拒绝担任教育部长的请求。
1985年,吴贻芳去世。93岁的她在人们的赞誉声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然吴贻芳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是她却发愤图强,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