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委任开国上将韩先楚,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不料他却表示自己不想去

三石聊历史 2025-04-24 14:39:48

1957年,毛主席委任开国上将韩先楚,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不料他却表示自己不想去福州,希望组织上重新安排一下,毛主席听后大发脾气: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韩先楚半生戎马,未尝一败,在解放战争时期,从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一路连战连捷,打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岛,闯下了“旋风司令”的美名,就连陈诚、卫立煌和杜聿明等国军一众高层将领都对他赞不绝口。1950年3月5号,韩先楚亲率3万关东子弟,乘坐400艘木船出海,在没有空军和海军配合的险峻形势下,跨海抢滩登陆,历时56天,战败国军战神薛岳的十万大军,解放海南,一举创下以木船跨海作战,摧毁海陆空三位一体防御的传奇战例。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韩先楚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追随彭德怀老总入朝作战,保家卫国,在第三次战役中,他率部越过三七线,一战攻克汉城,威震朝鲜半岛,所以他在1953年凯旋归国之后,就被委任为中南军区参谋长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在军中的地位非常突出。1955年大授衔,毛主席亲笔特批:韩有功,中晋上,被授予开国第十一上将军衔,这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军事荣耀。 不过,韩先楚是全军有名的“好战分子”,即便是到了和平年代也一刻也闲不住,相较于指挥中枢系统,他更愿意到一线作战部队带兵,所以他就主动向军委申请调换工作:希望去国防形势比较紧急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他的战将作用。1957年,经毛主席和军委开会决议:将韩先楚调往东南沿海,到刚成立不久的福州军区当司令员。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韩先楚在接到任命后,竟然公然唱起了反调:不想去福州,希望组织上能重新安排一下。毛主席一听这话,当场发火道:福州军区,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服从命令,不是你想去哪就去哪。 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后,就成为了我国上下牵挂的头等大事,之所以设立福州军区,就是为了给跨海攻台打前站,可以说,这里就是国防最紧急的地方,而且在职务上,国家也没有亏待韩先楚,大军区司令员可是很多开国上将,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按理说,国家这样的安排,让百战百胜的韩先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台海前线的工作挑战,更是他求之不得的任务,可为何他却不想就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呢?难道是因为工作难度太大,他害怕了吗? 其实,韩先楚大概有2方面的考虑,第一,他觉得自己出身东北四野,虽然从南打到北,立下大小功劳无数,但从来没有在南方任职的经历。第二,解放华东、华南地区的重任,一直都交由陈毅和粟裕两位首长全权负责,所以组成福州军区的三个军,全都是老三野部队。 韩先楚人生地不熟,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在他看来,三野名将宋时轮和叶飞等人,都比自己更加适合这个位置,所以他想不通,为何毛主席放着熟悉情况的老三野将领不用,非要把他调到福州呢?这不利于军队思想团结啊。 对此,毛主席也有2点考虑,一来,韩先楚的军事指挥才华出众,生平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比同期的将领们强出了太多。而且,毛主席对他在解放战争中的杰出表现,非常满意。二来,韩先楚在1950年解放海南岛,创造我军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的最成功战例,震惊中外,而对于军情十分相似的台湾,毛主席理所当然就想到了让韩先楚亲自坐镇,从心理上,先一步压制敌人,震慑蒋介石反动集团。所以基于这2方面原因,毛主席毫不犹豫签署命令,调任韩先楚担纲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要职。 而在毛主席的心中,只有军事国防,才是重中之重,必须将最合适的人,摆到最合适的地方,才能取得最大效果,与华东三野,和东北四野的出身,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毛主席决定的人事任命,根本不会更改,军法如山,命令就是命令,没有任何商量和回旋的余地。 而当韩先楚在得知毛主席的深意之后,顿时恍然大悟,彻底丢掉心理包袱和思想负担,欣然领命,马上收拾行李南下,就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一干就是整整16年,而他也成为了建国初期,最稳定的大军区司令员之一,韩先楚旋风司令和战将的赫赫威名,也的确起到了威震台海的作用,在他任职期间,祖国东南沿海,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直到1973年,毛主席执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之后,韩先楚才离开了福州,北上甘肃,担任兰州军区的司令员,并兼任军区纪检委书记一职,继续为祖国戍边,只不过这一次,他防守的不再是蒋介石反动集团,而是苏联和美国等一切,有可能对我国产生威胁的西方列强国家。1983年,70岁高龄的韩先楚被调回北京,出任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 但遗憾的是,在3年后,也就是1986年10月,韩先楚突然因病离世,享年73岁。他去世后,并未入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国家在1987年,遵循老将军遗愿,将他的骨灰安葬于湖北红安革命烈士陵园,落叶归根。

0 阅读:73
三石聊历史

三石聊历史

大家好,希望大家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