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当年因为心软,没有立即枪决的副师长,20年后却成为粟裕大敌 1947年1月

三石聊历史 2025-04-25 17:02:26

叶挺当年因为心软,没有立即枪决的副师长,20年后却成为粟裕大敌

1947年1月,粟裕率领华野在莱芜战场上东奔西突,只因对上了国军将领的“铁板推进”战术,直言:被逼缩小胃口。

这个让粟裕大将都感觉束手束脚的国军将领,名叫欧震。一些熟知欧震过往的老革命都感叹,倘若南昌起义时直接把欧震这个叛将枪毙就好了,只是当年叶挺将军一时心软,却不料给20年后的粟裕带来了麻烦。

1899年,欧震生于广东曲江,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中学后因为家境突然败落,不得不中断学业。

1921年,22岁的欧震在曲江高小当老师,次年受前来韶山宣讲革命思想的孙中山先生号召,投笔从戎。

1924年,欧震在粤军讲武堂受训后任粤军排长、连长,先后征战海南、湖南、湖北等地,在武昌的总攻战中,第一个奋勇登上城墙,荣获“先登”之功,可谓是智勇双全。

1927年南昌起义,当时欧震属于叶挺的“铁军”麾下任第24师第71团团长,起义军在汤坑地区与薛岳、陈济棠所带的两个师正面交战,欧震选择了战前突然叛逃,倒戈相向

本在革命军阵营中任团长的欧震,却选择了临阵叛逃。

按照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南昌起义前,他就已经发现叶挺的第24师有军官思想动摇,表现最明显的是两个团长,其中之一就是欧震,另一个是古勋铭。

第一时间发现两人出问题后的叶挺,命令亲兵直接将两人暂押,考虑到起义迫在眉睫,战前杀将影响军心,一众高层讨论后,决定将两人升为“副师长”,不求两人对革命忠心百倍,只求能够稳住两个人的革命立场。

可作为当事人的欧震并不这样想,他认为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暂时稳住自己,一旦起义结束还是会被拉清单。

于是,欧震选择了叛逃,但他的第一投靠对象,并不是薛岳,而是邓龙光。

后来邓龙光失势,欧震转投薛岳,并因为此前的北伐革命经历,备受薛岳赏识,自此官运亨通。

1935年4月15日,国民政府授为陆军少将,次年10月升为陆军中将。

“七七事变”后,欧震先后转战淞沪、武汉、长沙、浙赣、常德会战等,可以说,正面战场上的国军与日寇对抗,几乎都有他率军奋战的身影。

日本战败投降后,欧震的军职再上一层台阶,升任第10集团军总司令,并于1947年在山东解放区与我军华野部队展开疯狂缠斗。

1946年,对于在山东解放区主持工作的陈毅来说并不轻松,因为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转头薛岳就带着大部队进攻华东,短时间内涟水、淮阴等重要城市纷纷陷落。

1947年,首先开打的鲁南战役开了个好势头,我军全胜,薛岳所部全线溃败,敌我斗争态势开始攻守易型。

为此,国军方面陈诚出山,联手薛岳强压王耀武,先是纠集了欧震的8个整编师主打南线,后又命令李仙洲的3个军北线出击,意图用30万兵力在临沂地区与我军大战一场。

而这一战敌军的南线总指挥,就是20多年前起义军中的老朋友,“叛将”欧震。

论起正面兵力对比,欧震手下足足8个国军整编师,统共20万大军回击南线,武器精良,对华野来说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粟裕决定,暂时避一避敌军的正面锋芒,将前军后撤,通过小范围的频繁兵力调动,运动拉扯敌军有生力量,一旦敌军有先锋部队突出离群,抓住机会一举歼灭。

但欧震并非等闲之辈,一个抗日战争上几乎打满全场的国军精英,很难缠,让粟裕感到棘手的“铁板推进”战术出现了,致使粟裕七易作战方案。

所谓“铁板推进”战术,其实就是欧震下令麾下所有整编师,各部队在南线战场的行军路线,必须确保齐头并进,紧密联系,阵型就好像前后推进的铁板一样,很难找出破绽。

眼见欧震战术相当稳健,这在粟裕来看毫无可乘之机,于是便和陈毅计划,先不管南线,掉头北上,目标直指李仙洲和他的3个师。

不过,粟裕带领华野北上,给了欧震进占临沂的机会,但就在全军上下统计战果的时候,基层部队纷纷上报自己杀敌无数,总共一统计,粟裕所部竟然有10多个旅级战斗编制被歼灭,这个可喜的战果,让欧震迫不及待地给司令长官陈诚汇报。

可欧震怎么也没想到,可喜战果的背后,是全军上下疯狂的“虚报战功”,让他错误地以为,粟裕所率的华东野战军损失惨重,他日再度对阵,获胜几率极大。

短短1周后,北线李仙洲集团的5万多人被粟裕一举拿下,莱芜一战直接打醒了正在做美梦的欧震、陈诚,以及南京城的老蒋。

此时欧震才反应过来,可却也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华野先后把渤海、胶东地区连成一片。

但欧震也清楚,这一次,并不是他和粟裕的最后一战。

2个多月后,孟良崮一战,国军名将张灵甫身死战场,而作为援军的欧震,面对粟裕的指挥战术,根本找不到插手救援的机会。

战场表现好似“木偶人”一般的欧震,被从战场召回,转而回到军事学院“回炉重造”。

只不过,正面战场国民党的大面积溃败,并没有给欧震重新学习军事指挥技战术的机会,跟着老蒋败逃台湾,已经成为他军事生涯的绝唱。

0 阅读:124
三石聊历史

三石聊历史

大家好,希望大家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