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

金乌西坠霞光灿 2025-04-25 19:08:35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但钱永刚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 钱永刚的故事,得从他的出身说起。1948年,他出生在美国,那时候钱学森还在加州理工学院搞研究,日子过得风生水起。1955年,钱学森带着一家人回国,7岁的钱永刚跟着来到中国。换了个国家,语言不通,文化不熟,小小年纪就得适应这一切,压力可想而知。可这只是他坎坷人生的开端。 到了初中,钱永刚的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尤其是数学,最低的时候考了30分。30分是个啥概念?满分100分的话,这连及格线的一半都不到。按理说,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牛,看到儿子这成绩不得气得跳脚?可事实是,他没管。没补课,没训斥,就放手让儿子自己面对。到了高中,情况更糟,那时候正赶上社会动荡,学校乱成一团,钱永刚干脆没念完就辍学了,直接参军入伍。这可是他人生第一次主动“跑路”。 参军这事儿,听起来挺热血,但对钱永刚来说,未必是啥豪情壮志的选择。高中没读完,书本知识没多少,出去闯荡又没方向,参军可能是当时最现实的出路。部队生活磨炼人,他在那儿待了几年,吃了不少苦,也攒了些阅历。可这时候,钱学森还是没插手,依然是那副“随你去”的态度。 如果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钱永刚可能也就是个普通人,顶着个名人老爸的光环,混日子过一生。但34岁那年,他的人生来了个大转折。他居然重新捡起书本,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震撼——都34了,搁现在可能是混职场的中年人了,他却跑回去读书。要知道,那年代高考可不是闹着玩的,竞争激烈,复习时间还少,一个两次辍学的人能考上,真不是运气能解释的。 1982年,他从国防科大毕业,后来还跑去美国深造,学计算机。回国后,他一步步成了计算机领域的专家,现在还当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这履历看着挺光鲜,可回头想想,他早年那两次辍学,那30分的数学成绩,跟后来的成就一对比,简直像两个世界。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啥?钱学森的不管不问,真就这么“神奇”地管用了? 说到这儿,得聊聊钱学森对儿子的态度。按常理,一个搞科学的老爹,看到儿子学业这么拉胯,怎么也得管管吧?可钱学森偏不。他不光没管,还真就让钱永刚自己瞎闯。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放手式教育”,相信孩子能自己找到路。可也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放任不管”吗?毕竟,初中数学30分,高中辍学,这要是搁普通家庭,家长早急得上蹿下跳了。 但钱永刚自己不这么看。他一直强调:“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这话听着挺矛盾,一个“不闻不问”的爹,怎么就合格了?其实,这背后可能有更深的逻辑。钱学森不是普通人,他忙着搞导弹、搞航天,国家大事压在肩上,可能压根没空盯着儿子作业写得咋样。再说了,他那一代人经历过战乱、留学、回国,啥大风大浪没见过,也许在他眼里,儿子这点挫折根本不算啥,摔打摔打就过去了。 还有一种可能,钱学森是故意“冷处理”。他或许觉得,儿子得自己吃点苦、走点弯路,才能明白自己想要啥。钱永刚后来能34岁重返校园,又跑到美国学计算机,靠的可不是老爹拉一把,而是自己一步步爬起来的。这么看,钱学森的“不管”,反倒逼出了儿子的韧劲。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钱学森对儿子一点影响没有。钱永刚后来选了计算机专业,又当了钱学森图书馆馆长,多少跟父亲的科学精神沾点边。他小时候在美国生活过,耳濡目染的可能是父亲对科学的执着,回国后虽然学业不顺,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说不定就是从钱学森身上学来的。只是,这种影响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再说钱永刚为啥这么维护老爹。可能在他眼里,父亲的“合格”不在于管得多严、帮得多大,而在于给了他空间,让他自己去试错、去成长。两次辍学,听着挺丢人,可他最后还是站起来了。这份独立,或许正是钱学森想看到的。

0 阅读:82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