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钱袋子瘪了,医生的夜班费也没了?公立医院正经历什么 来源:一直传奇的狐狸

烁耀中原地 2025-04-25 23:02:28

医院的钱袋子瘪了,医生的夜班费也没了?公立医院正经历什么 来源:一直传奇的狐狸 一、开头:一个医生的深夜发朋友圈 凌晨两点,我刷到一位医生的朋友圈:“今天发工资了,绩效扣到只剩300块,孩子学费还没凑齐,明天继续加班。” 这位医生的朋友圈,是2025年公立医院现状的缩影。 曾经“铁饭碗”般的医院,现在却在为发工资发愁? 患者看病越来越难? 医生收入断崖式下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公立医院到底怎么了? 二、医院的钱到底去哪了?三个“致命打击” 1. 医保改革:医院的“钱袋子”被装上了“紧箍咒” 过去,医院看病像“开自助餐”:患者检查越多、用药越多,医院赚得越多。 但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变了:全国推广“DRG/DIP”,简单说就是“按病种付费”。 比如,治疗一个阑尾炎患者,医保 提前 定好“封顶价”,不管医院花多少精力,超出部分自己扛。 这下,医院的“创收空间”被彻底封死。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过去可以随便多买,现在老板说:“一篮子菜最多给你200块,超了自己赔。” 医院得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但问题来了:省了检查项目,患者会不会说“医生偷工减料”?不省,医院自己贴钱? 2. 药品零加成+集采:医院的“灰色收入”被砍光 以前,医院卖药能加价15%,这就是“以药养医”,现在全国推行“零加成”,药价直接砍到成本价。 再加上国家集采,比如心脏支架从2万降到700元,医院的“药费利润”几乎归零。 一位院长算账:“过去卖100万的药能赚15万,现在一分钱没戏,但药费还是得正常开。” 3. 疫情后遗症:患者跑了,债主来了 疫情期间,医院花大价钱建发热门诊、买呼吸机,欠下巨额债务。 疫情后,患者又不敢来医院(怕感染),手术、体检等非紧急项目锐减。 河南某三甲医院2025年预算收入直接降了6亿,相当于每天少赚160多万。 更可怕的是,医院还要还利息:某西南医院每年光利息就要1400万,比发三个月员工工资还多。 三、医院的“债主”是谁?比想象中更可怕 1. 地方:给钱少了,要钱却不少 过去,地方给公立医院拨款,虽然不多,但能维持运转。现在财政紧张,拨款缩水。 比如,某地财政给医院拨款60万,却要发全院三个月工资,院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借高利贷。 2. 医生:绩效腰斩,夜班费也成了“奢侈品” 医生的收入,一半靠“绩效”。过去做一台手术能拿几千绩效,现在砍到几百。 更惨的是,某县级医院医生说:“两年没发夜班费了,院长说‘等死账(欠款)收回来再说’。” 一位产科医生自嘲:“现在接生孩子,赚的还没月子中心的推销员多。” 3. 供应商:医院欠款,医疗器械商也慌了 医院欠药企、设备商的钱,成了“行业潜规则”。某医疗设备公司老板吐槽:“给医院送CT机,说好三年内付清,结果五年了还没结一半,我们只能去法院告。” 但医院没钱,官司打赢了也拿不到钱,两败俱伤。 四、对比:民营医院也没好到哪去? 很多人以为“公立医院难,民营医院好过”,但2025年数据显示,民营医院破产数量是公立医院的10倍! 为什么? 医保难进:民营医院进医保难,患者看病不能报销,只能靠“自费项目”赚钱,但患者不信任。 成本高:房租、设备贷款、广告费……民营医院要靠“高收费”维持,但老百姓嫌贵。 内卷严重:某连锁民营医院老板说:“我们打广告说‘做胃镜免费停车’,隔壁马上出‘做胃镜送体检’,最后两败俱伤。” 五、医院的未来:破局还是破产? 1. 医院自救:从“扩规模”到“精打细算” 砍掉“无用科室”:某三甲医院砍掉10个“赔钱科室”,把资源集中到心内科、肿瘤科等“拳头科室”。 卖闲置资产:医院把老楼改造成养老院,出租给药企做仓库,赚外快。 医生变“网红”:某医院医生开直播讲健康知识,带货体检套餐,月入翻倍。 2. z府出手:给医院“输血” 专项债救命:2025年,多地发行“公立医院专项债”,但利息高达5%,医院背负更大压力。 “分级诊疗”真能救市? z府要求小病去社区医院,大病去三甲,但老百姓还是挤在大医院,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3. 医生的出路:是坚守还是逃离? 年轻医生:逃离“躺平”科室: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招 不到人,但整形科、口腔科却抢着入职:因为“能赚钱”。 老医生:转战私立或退休返聘:一位退休主任医师在私立医院开诊,挂号费涨到800元,但患者抢着挂。 六、写在最后:医院的“病”,该谁治? 公立医院的困境,本质是“供需失衡”:患者看病需求大,但医保钱有限; 医院想赚钱,但政策不让; 医生想多劳多得,但绩效被砍…… 这就像一场“全民健康保卫战”,医院是前线,但弹药(钱)不够,政策还在调整战术。但希望还是有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烁耀中原地

烁耀中原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