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消息引发热议。但有人直言:“就算刘强东亲自下场,京东外卖想干过美团也难,能混个‘三分天下’就算成功。” 这话乍听扎心,却道破了当下外卖市场的微妙格局——像极了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之争。 一、美团:如日中天的“曹魏” 美团就像三国里的曹魏: - 实力碾压:用户超6亿,合作商家超800万,配送骑手数百万,堪称“兵多将广、粮草充足”。 - 生态闭环:从外卖到到店消费、买菜、打车,甚至充电桩,几乎覆盖本地生活全场景。 - 争议缠身却难以撼动:尽管被吐槽“抽成高”“算法苛刻”,但用户和商家依然离不开它——毕竟“用着顺手”是硬道理。 二、饿了么:背靠大树的“东吴” 饿了么背靠阿里,像极了据守江东的东吴: - 背靠“金主爸爸”:有淘宝、支付宝流量扶持,不怕“断粮”,去年还官宣投入10亿补贴商家。 - 差异化突围:在一二线城市与美团贴身肉搏,靠“免单活动”“口碑联名”等玩法留住年轻用户。 - 天险护体:阿里的技术(如菜鸟物流)和资源(如盒马生鲜),就是它的“长江防线”,短期内难被吞并。 三、京东外卖:想当“刘备”的挑战者 京东外卖被比作“刘备”,有野心也有困境: - 初心是好的:刘强东强调“服务体验”,比如承诺“准时达”“不满意可申诉”,主打“仁义招牌”。但也有明显的短板。 其一,用户习惯难改:美团、饿了么用了十年培养“点外卖=开美团”的习惯,京东靠补贴烧钱(如首单立减15元)只能短期吸引“薅羊毛党”。 其二,生态链薄弱:本地生活服务依赖即时零售,京东超市、七鲜虽能联动,但商家品类和覆盖密度远不及美团。 其三,前路迷茫:像极了刘备入川时“得民心却缺根基”,现在用户喊着“支持京东”,但真到点外卖时,出于难以改变的消费习惯,用户可能还是会打开常用APP。 四、消费习惯:比“民心”更难攻克的壁垒 曾几何时,鴻星尔克、蜂花靠“野性消费”爆火,如今热度退去,销量又归于平淡。 为什么?消费习惯的力量比情怀更强大。 - 美团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20分钟,早已形成“打开APP→下单→等餐”的肌肉记忆。 - 京东想打破这种惯性,需要的不是短期补贴,而是长期的“刚需场景”——比如与京东物流、家电售后等业务打通,形成“外卖+服务”的独特生态。 五、本地生活大战:比外卖更残酷的战场 表面看是外卖之争,实则是本地生活服务的万亿蛋糕争夺战。 美团靠“高频外卖”引流,带动“到店消费”(低频次、高利润),这才是它真正的盈利点。 京东若想分一杯羹,光靠外卖不够,得在“即时零售”(如鲜花、药品、日用品配送)上做文章——这恰好是京东物流的强项。 结语:三分天下or一家独大? 有人说京东难敌美团,最多“三分天下”; 也有人期待它成为“外卖界的拼多多”,靠差异化杀出重围。 但现实是:本地生活服务讲究“规模效应”和“用户黏性”,京东每前进一步,都要啃下美团、饿了么的“护城河”。 你平时点外卖会用京东吗?你觉得它能改变格局吗?欢迎留言聊聊! (关注@体元历史沙龙 ,一个懂商业的历史博主,带你看透商业背后的逻辑~)
最近,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消息引发热议。但有人直言:“就算刘强东亲自下场,京东外卖
夜微凉初夏风
2025-04-25 23:47:45
0
阅读:10
IQ是个奇迹
为什么要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