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不喜欢中国?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像邻里合伙做生意,当有人打破了原有的“分钱规则”,动了别人的“奶酪”,自然会招来不满。 回顾历史,欧美发达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对全球资源的掌控,当年欧洲列强靠殖民扩张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现在虽然不再直接“抢地盘”,但通过跨国公司垄断矿产开采、把控国际航运定价权、主导金融结算体系等方式,依然掌握着全球产业链的“上游阀门”。 比如非洲的稀土矿开采权,长期被欧美企业以低价承包;东南亚的橡胶出口,定价权始终握在西方贸易商手里。这种“中心—边缘”的国际分工,让发达国家躺着就能赚走大部分利润。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像在这套旧体系里打开了一扇新门,我们帮发展中国家建港口(比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修铁路(比如肯尼亚蒙内铁路)、搭5G网络,做的是“先修路、后致富”的实事。 举个例子,老挝过去没有一条现代化铁路,农产品运到泰国要颠簸两天,中老铁路通车后,3小时就能抵达,老挝的芒果、咖啡豆出口量当年就涨了40%。这种“基建先行、互利共赢”的模式,让发展中国家有了绕开西方垄断的选择——不再只能低价卖资源给发达国家,还能自己搞加工、建工厂,把产业链的利润留在本国。 这下发达国家坐不住了,以前他们靠“技术封锁+资源控制”吃独食,现在中国带着大家搞基建、通贸易,相当于拆了他们的“垄断围墙”,西方企业自然觉得“蛋糕被分走了”。 但说到底,这种“不喜欢”折射的是两种发展观的碰撞,西方习惯了“零和博弈”,认为世界财富就这么多,你多赚我就少拿;而中国讲的是“合作共赢”,就像村里一起修路,有人出技术,有人出劳力,路修好了大家都能通车赚钱。 当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发现,和中国合作能实实在在提升生活水平(比如埃塞俄比亚靠中国援建的工业园,10年时间GDP从300亿美元涨到1200亿美元),旧的利益分配模式自然难以为继。 国与国的相处,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开放包容、让更多人参与分“蛋糕”,才是长久的正道。
为什么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不喜欢中国?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国与国之间的关
夜色温柔织
2025-04-26 22:57:1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