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男子自称是海归精英,在国外银行有1000万存款,女子信以为真,接受男子的追求。朋友旁敲侧击,透露对方是诈骗犯,女子不信。随后,男子编造谎言骗走女子12万,人间蒸发。女子傻眼了,才发现男友给自己买的钻戒是假的,承诺过户到自己名下的房子是租的。网友:恋爱中的女子智商为零。
据齐鲁壹点,4月26日报道,近日,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审理了一起关于诈骗案的案例,引起广泛关注。
王某到了结婚的年龄,身边却连个男朋友都没有,不是她不想处朋友,是因为她心高气傲,一直没遇到看得上的。
直到她认识了邵某,邵某不仅长得帅气,自称在法国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负责投资企业管理,和负责企业上市,收入非常可观。
邵某的条件符合王某的择偶标准,让王某没想到的是,邵某主动对她示爱,王某心花怒放,答应了邵某的追求。
王某暗自窃喜,自己挑来选去,总算等来了对的人。
陷入爱情中的女人智商为零,这话一点钱不假。
邵某告诉王某他在法国银行有1000多万元存款,却因不得已的原因,需支付20万押金才能取出,还差8万元。
王某一听,男友需要帮助,当然要倾囊相助了,何况男友的钱将来不也是自己的吗?她毫不犹豫的转给邵某8万元。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某的朋友知道邵某的底细,好心提醒王某,防人之心不可无,邵某可是有诈骗前科的人,但王某完全听进去朋友的忠告,认为朋友是嫉妒自己找了个海归精英男友。
王某虽然不相信朋友的话,但里心总觉得不舒服,于是,把从朋友那听到的话和邵某说了,还信誓旦旦告诉男友,她不相信朋友的话。
但很意外,邵某竟直接承认自己有诈骗经历,王某听后难掩震惊,但很快还是选择相信男友,男友能对自己坦诚相待,就足以看出对自己的真心。
邵某见王某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继续编造新的谎言,称需要购买银行卡和黄金来“洗白”诈骗资金,王女士又转账给邵某4万多元。
邵某见在王某身上已经诈不出钱了,然后就拿着12万元逍遥快活去了。
王某给邵某打电话发微信,都不回,邵某如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不见了。
王某懵了,随后,她发现发现邵某承诺过户给自己的房子不过是租来的,就连求婚钻戒都是假的。
王某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爱情都是对方编织的谎言,她冷静下来以后,报了警。
警方调查以后,真相才彻底浮出水面。
原来,邵某在2023年4月份刚刚刑满释放,平时没少什么正当工作,之前有过多次的犯罪前科。
将邵某抓捕归案后,警方发现,他从王某处骗得的12万元,早已被其拿去赌博挥霍一空,分文未剩。
那么,在法律的角度,该如何认定此事呢?
1、邵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毋庸置疑。
《民法典》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邵某编造海归精英的身份,表面上是骗取了王某的感情,实际上是达到诈骗的目的,邵某先后骗取王某12万元,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另外,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至10000元以上、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500000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邵某诈骗金额12万元,属于数额巨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该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邵某多次犯盗窃罪应该从重处罚。
《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邵某曾多次犯诈骗罪,在2023年4月份刚刚刑满释放,未出5年再次实施诈骗,属于累犯,因此,邵某应该从重处罚。
最后,法院认定邵某构成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0个月,并处罚金。
信源—齐鲁壹点-2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