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灭国是非常具有突然性的,靖康之变之前,几乎看不到宋朝有亡国气象。西边收复了青唐,北边收复了燕云,此事宋朝国土面积来到了全胜时期。 北宋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他用“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势力,定下“重文轻武”的基调。这招短期内稳住了政权,可长期看,军队战斗力被严重削弱,成了北宋灭亡的隐患之一。 宋徽宗赵佶1100年登基,年仅18岁。他是神宗第十一子,靠着向太后的支持上位。这位皇帝才华横溢,书法独创“瘦金书”,画作如《芙蓉锦鸡图》堪称一绝。汴京在他的治理下,文化艺术达到顶峰。可惜,他对治国没兴趣,把朝政交给蔡京、童贯,自己沉迷艺术和享乐。结果,政治越来越烂,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 宋徽宗信任的蔡京是个贪婪的权臣。这家伙打着改革的旗号,推行“花石纲”,从江南搜刮奇花异石送到汴京供皇帝玩乐。运输过程中,百姓被逼得倾家荡产,怨声载道。蔡京还大肆卖官鬻爵,朝廷从上到下贪污成风。宋徽宗呢?完全不管,整天忙着画画、盖园子,艮岳修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政治的烂摊子。 北宋的经济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每年给辽国、西夏的岁贡掏空了不少银子,宋徽宗还喜欢大兴土木,艮岳的修建更是花光了国库。汴京街头看着热闹,可底层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卖儿卖女的事屡见不鲜。“花石纲”加重了民间的负担,经济命脉被一点点掏空。国库没钱,军队没粮,北宋离崩溃不远了。 政治腐败和经济危机直接点燃了社会矛盾。1120年,宋江在山东起义,1121年,方腊在浙江造反。这两场起义规模不小,朝廷派兵镇压都费劲,暴露出国力的虚弱。百姓活不下去,只能揭竿而起,可宋徽宗还是没当回事,继续过他的奢靡日子。社会这锅粥,早就沸腾了。 北宋的“重文轻武”让军队成了摆设。宋徽宗时期,禁军战斗力几乎为零,装备老旧,训练稀松。守城士兵连弓都拉不开,边关将领贪生怕死。童贯负责军事,却只会拍马屁,压根不懂打仗。面对北方崛起的金国,北宋完全没招。金军骑兵精锐,辽国被他们轻松灭掉,可宋徽宗还天真地想跟金国联手对付辽国,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金国灭辽后,实力暴涨,宋徽宗却没看清形势。他派人跟金国谈判,想趁机捞点好处,结果金国转头就把矛头对准了北宋。1125年,金军借口张觉事件,分兵两路南下,北宋边防一触即溃。宋徽宗慌了,赶紧把皇位传给儿子赵桓,自己当太上皇。可这时候退位有个屁用,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1126年,金军攻破汴京,靖康之变爆发。北宋朝廷毫无还手之力,城破后,金军把宋徽宗、宋钦宗连同皇室成员、官员、宫女数千人押往北方。汴京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曾经的繁华都市瞬间变成废墟。这场灾难来得太快,北宋从巅峰跌到谷底,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被俘后,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关在金国的五国城。生活条件恶劣,他从锦衣玉食的皇帝变成风餐露宿的囚徒,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135年,他死在囚地,年仅54岁。宋钦宗更惨,熬了近30年囚徒生活,直到1156年才去世。父子俩的下场,成了北宋灭亡的悲惨注脚。 北宋的灭亡看似突然,其实是长期积弊的结果。宋徽宗的昏庸是直接导火索,但“重文轻武”的国策、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军事无力,每一个问题都在侵蚀这个王朝。金军的入侵,只是给了北宋致命一击。表面上的疆域扩张,掩盖不了内部的腐朽,这场亡国悲剧,早就在酝酿了。
北宋的灭国是非常具有突然性的,靖康之变之前,几乎看不到宋朝有亡国气象。西边收复了
潮女炫风尚
2025-04-26 23:55:27
0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