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只有3亿,为什么能在消费力上远超咱们14亿人的中国?其实很简单,美国人花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27 11:16:46

美国人口只有3亿,为什么能在消费力上远超咱们14亿人的中国?其实很简单,美国人花钱的能力和劲头,跟咱们比差别不小。主要就几点,收入高、消费习惯不同、市场环境有吸引力。 地球上两个最显眼的大国隔海相望,一个住着14亿人,另一个只有3亿出头。按常理说人多的国家花钱应该更猛,可现实偏偏反着来。 超市货架前掏钱最爽快的不是人口大户,反而那个3亿人的国家成了消费冠军。这事儿乍看像数学题算错了,细琢磨才发现里头藏着两国老百姓过日子的大不同。 钱袋子深浅是头道门槛,普通美国工人每月能揣回家两三千美金,折合人民币两万多。咱们这边刚毕业的大学生起薪四千都算不错,更别说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 收入差距摆在那儿,自然会影响花钱的手脚。不过要说美国人都是富豪也不对,毕竟他们也有穷得叮当响的街区,但整体来看,多数家庭确实手头更宽裕些。 消费观念这道坎更值得说道,中国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细水长流,每月工资到账先存三成进银行。这习惯可不是现在才有的,往前数三十年,家家户户都有个存折本,发工资头件事就是跑储蓄所。 现在手机银行方便了,可这存钱的根子没变,反观美国那边,老百姓的工资卡就像个中转站,钱刚进来就转去还信用卡。 商场里常见这样的场景:周四发工资,周五商场停车场就爆满,到了下周一,不少人又开始数着硬币买咖啡。 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也起了大作用,美国老百姓看病有医保兜着,失业了能领救济金,老了有养老金。这些保障让他们敢放心花钱,不像咱们存钱防老防病防意外。 不过这两年咱们国家也在进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覆盖了十几亿人,年轻人现在交的社保,将来退休也能按月领钱。只是这保障网才织了二十来年,老百姓心里还没完全踏实。 借钱消费的门道两国也不一样,美国满大街都是“先享受后付款”的广告,信用卡公司追着大学生发卡。咱们这边虽然也有花呗白条,可老一辈还是看不惯借钱消费。 菜市场里的大妈要是听说谁家孩子刷信用卡买手机,准得撇嘴:“年纪轻轻就背债,往后日子怎么过?” 这种观念差异,让两国的商场呈现不同景象——美国的电器城常年搞分期促销,中国的黄金柜台总有人捧着现金来买金条。 美国的商场一年到头变着法搞促销,“黑色星期五”能让人半夜排队抢购。咱们这边虽然也有双十一,可多数人还是精打细算比价格。 沃尔玛里美国主妇推着塞满的购物车,中国大妈却在货架前拿着手机比价。这种消费劲头的差距,让同样面积的超市,在美国的营业额能翻咱们两三倍。 要说谁的生活方式更高明,这事还真不好下结论。疫情那会儿就给两国百姓上了生动一课。美国很多家庭因为没存款,政府不发救济金就得饿肚子。 咱们这边虽然收入受影响,可家家户户多少有点积蓄,咬咬牙也能挺过去。现在美国年轻人也开始学存钱了,社交媒体上流行起“节俭挑战”,倒是咱们的90后、00后开始尝试信用消费,两边的消费习惯正在慢慢靠拢。 说到底,消费这事儿就像穿鞋,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美国人敢花钱是因为兜里有底,咱们爱存钱是千年文化使然。 随着国家养老医疗越来越完善,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说不定哪天咱们的消费力也能后来居上。

0 阅读:53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