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条街上倒着三具尸体,全是芬太尼过量致死。 警察

潮咖聚星光 2025-04-29 11:34:47

2023年夏天,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条街上倒着三具尸体,全是芬太尼过量致死。 警察没来得及拉警戒线,旁边的流浪汉早就在角落里又扎了一针,有人拍下视频传到网上,中国网友评论:“大清的诅咒终于轮到他们了。”一句调侃,引爆了中文网络对“美国新鸦片战争”的讨论。 毒品问题在加州已经不是新闻,旧金山、洛杉矶街头,常年飘着刺鼻的味道。 2023年,加州死于芬太尼的人数超过1.8万,占全美的17%,这些人里,有快七成是无家可归者。 他们用政府发的针头,在“安全注射点”扎针,市长说,这是在救人,媒体却炸了锅,说这是在纵容。 政策原本是想照着加拿大温哥华那一套来,设个地方让成瘾者安全注射,避免用脏针传染病,也能及时抢救。 但这事一到美国,特别是加州,就成了政治口水仗,民主党的州长支持,说这是公共健康问题,共和党的市长反对,说这简直是给毒贩开绿灯。 媒体更是没放过。右翼评论员直接说,“美国发动了新鸦片战争,只不过这次是自己人被害。”话说得夸张,但背后的资本逻辑不夸张。 像普渡制药这样的公司,从1990年代就开始大力推销阿片类止痛药,说它“不会上瘾”,结果让一大批人走上毒瘾之路。 到2023年,这家公司背后的游说集团还在向加州政客选举中砸钱,超过了500万美元。 那段时间,美国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关于“阿片危机”的报道。 中文网络则更有趣,很多人开始用“大清诅咒”来调侃美国的毒品问题,说“你们当年怎么对中国的,现在就怎么轮到你们了。 ”还有人翻出老照片,清末北京街头,瘫坐着的烟民和今天旧金山街头的芬太尼吸毒者放在一起,图文一比,竟有几分相似。 “叶赫那拉的诅咒”也被搬了出来,这个说法来自一本1900年出版的小说《清史演义》。 书里虚构说慈禧的族人布扬古死前诅咒:“谁灭我满清,我让你子孙后代都吸大烟。”本是野史段子,结果在中文互联网上被当成了“阴谋解释”的素材。 2024年德国大麻合法化之后,这种说法又热了一波。 历史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轮回,真正的问题,是毒品背后的结构问题。 19世纪,英国人卖鸦片给中国,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那时候,中国大量出口茶叶、丝绸,英国白银大量流失。 后来就用印度种的鸦片换银子,1839年,鸦片已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78%,清政府被逼得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今天的美国,问题在药企和医保制度,2022年,美国阿片类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 医生开止痛药开得太猛,患者从药房走向街头,2023年,美国一共开出4.2亿张阿片类处方,人均1.3张,远超医疗需求。 保险公司也懒得查,只要有处方就批,结果就是上瘾的人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隐形的矛盾,就是阶层问题,19世纪的中国,吸鸦片的多是底层劳工,占了全国人口的10%。 今天的美国,芬太尼成瘾者里有60%是低收入群体,很多是“铁锈地带”失业工人。 这些人本来靠体力吃饭,一旦受伤就开止痛药,后来上瘾,药停了就买毒品,一支街头芬太尼,只要三美元,比一瓶啤酒还便宜。 政府想管,可惜效率太低,2018到2023年,美国海关查获的芬太尼总共不到0.3吨,而根据FBI的估算,非法流入的芬太尼超过1.2万吨。 这种毒品的致死剂量不到2毫克,一点点就能要人命,走私渠道复杂,墨西哥卡特尔、中美跨境邮寄、港口夹带,全都盯不住。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的治理手段更强硬,云南边境,曾是东南亚毒品的通道之一。 从2012年到2023年,查获的毒品量从6.3吨降到1.2吨,全国范围的禁毒宣传每年覆盖超过12亿人次。 2023年青少年涉毒率降到0.003%,缉毒警察伤亡率高,被称为全球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不过,问题也不能全靠强制,中国也在尝试科学手段,比如替代疗法、社区康复站、心理干预。 这些经验对美国来说,也许值得参考,但真正难的是,美国的政治结构不支持系统性改革。 医疗是私营的,法律是分州的,执法是碎片化的,毒品问题成了一个谁都不愿背锅的黑洞。 社交网络成了泄压口,中文区流行的“大清诅咒”,其实是在用历史符号解构现实无力。 有人说,美国走上了大清的老路,政策内耗,资本当道,百姓受苦,也有人提醒,这样的类比容易陷入宿命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讽刺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确实说中了某些真相。 旧金山的安全注射点还在运行,市长说,这是“人道主义政策”,但街头的尸体,还在出现。 有个警察说,早上去处理芬太尼尸体,下午就看到同一个街角又有人坐在那儿吸毒,他说,“这不叫政策,这叫轮回。”

0 阅读:5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