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女子在西双版纳高铁站打车,司机报80元的价格。女子不愿意上另一辆车,没想到另一辆车的司机也报同样的价格。女子表示这个价格太贵了,没想到司机直接怼回去说:“不贵的话你就不坐了是吧?那你走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3月中旬,一位外地游客抵达云南西双版纳高铁站,准备从车站前往市区酒店。行程不过七八公里,正常车费也就在20元左右。但当他走到出租车等候区时,被一位司机报出了80元的高价,整整是市场价的四倍。面对乘客的质疑,这位司机态度蛮横,丝毫不做解释,只甩下一句:“不贵你就别坐。”这种恶意抬价和对乘客权益的漠视,让人既愤怒又无奈。 游客尝试联系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却遭遇集体拒载,似乎整个出租车队都形成了一种默认的“价格同盟”,谁也不愿意按表收费。面对困境,游客最终选择了网约车——平台上明码标价,仅需22元,并且司机态度良好,服务规范。 这起事件迅速引起关注。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在西双版纳、三亚、拉萨等旅游城市也遇到过类似经历,出租车在高铁站、机场、旅游景点等交通枢纽“宰客”早已不是新闻。一些人甚至分享了更离谱的例子:十公里不到的路程被要价200元、司机联合设卡拦截网约车、乘客被威胁驱赶等。这些案例无一不折射出出租车行业监管的缺位,以及行业内部对规范经营的普遍漠视。 究其根源,是出租车行业长期以来缺乏统一透明的计价机制。不同城市、不同时间、甚至同一地点的不同司机,价格都可能千差万别,完全靠“口头报价”。而这些报价往往针对游客、外地人等信息相对不对称的人群。更有甚者,部分司机会在外地口音一露时立刻提高报价,利用游客人生地不熟、急于出行的心理牟取暴利。 相比之下,网约车平台则凭借严格的计费算法和用户评分机制,在价格和服务方面显得更为规范和可信。乘客下单前就能看到准确的预估费用和车牌信息,不满意可以取消,遇到问题还可通过平台申诉,形成闭环管理。这也是近年来,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中,越来越多乘客放弃传统出租车转向网约车的主要原因。 事件中更令人愤慨的是,司机在被指出价格不合理后,不仅不道歉,更以语言攻击和拒载作为回应。他的言行不仅违反了营运车辆应有的服务标准,更暴露出部分从业者职业素养低下,对乘客毫无尊重。在服务行业,这样的态度无异于“自掘坟墓”。没有敬畏市场、尊重客户的意识,如何赢得乘客的信任? 值得庆幸的是,游客在网约车司机建议下及时向交通主管部门举报,提供了车牌号和录音证据。不到48小时,监管部门就作出了回应,涉事司机被处以罚款并责令停运学习。这一快速反应无疑为公众打了一针强心剂,也向行业释放出清晰信号:监管并非摆设,恶意行为将被追责。 但这一事件的背后,也提醒我们必须对出租车行业的顽疾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系统性的整改。行业信任一旦丧失,重建将是极其困难的过程。过去几十年里,出租车曾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却不断滑坡,这不是偶然,而是多年乱象累积的结果。 如果不能正视问题,出租车将被越来越多的乘客所抛弃,最终被边缘化,失去市场主导权。而对一个行业来说,比失去客户更可怕的,是失去信任。一旦乘客形成“出租车=宰客”的刻板印象,再多的努力都难以扭转。 这场风波也许是痛苦的开始,但未尝不是转机。只有当问题被曝光,改革才会真正启动。希望更多城市以此为镜,加强治理,推动出租车行业真正实现服务标准化、运营透明化、管理规范化。这不仅是对乘客的尊重,更是对行业自身未来的负责。
河南郑州,男子家中2年没住人,水表竟走了44吨水,男子纳闷,阀门都关着,也没有漏
【22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