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两条消息! 第一条:4月21日,美国副总统JD万斯带着老婆、孩子全家5口抵达印度,进行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 闭着眼睛也能想到:万斯在“中美关税”纷争的节骨眼上来见莫迪,除了拉拢游说还能干什么! 第二条:4月25日,川普的特使威特科夫飞抵俄罗斯,与莫斯科方面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闭门会晤。 乍看这两件事挺普通的,可仔细品味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疑惑其实在这里:不论第一件还是第二件,原则上均隶属于外交方面事务,理应由国务卿鲁比奥出面才符合规矩。 难道是因为鲁比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分身乏术吗? 我专门去各大网站搜索了一番,看到的结果是这5天当中,鲁比奥公开可查行程只有4月22日,参加自由新闻频道的播客节目! 搞清楚这一点,大伙有没有发现不对劲:历届国务卿都把出访他国,与总统(总理)见面会晤,当作职业生涯最亮眼成就之一,即使没时间也要挤时间出来。 鲁比奥倒好,顶着美利坚第四把交椅的偌大名头,如此难得的加分机会不把握,窝在“家里”玩播客连线。
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他不想来还是有人不让他来?经过这3个多月的观察,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点,供大家参考。 1、川普把鲁比奥提到了一个,本来不属于他高度的位置。 这位今年53岁,出生于迈阿密的古巴裔前参议员,在他身上除了“对华(俄)强硬”外,似乎很难再找到很符合国务卿角色的其他特征。 想想他的前任布林肯在位的时候,都被不少人批评的一塌糊涂。我曾看过这样一条评论“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务卿,其对全球秩序和格局的混乱负有莫大责任(俄乌、巴以冲突等),甚至可以说太差劲了” 这个定论到底中肯不中肯,不好界定,但无疑漏说了一些东西。 布林肯毕业于哈佛大学,至少在个人修养、品味、礼仪,特别是外交学术理论方面,还是能匹配上这个位置的。
再对比当下的鲁比奥,网上流传有关他过往活动视频,几乎是清一色“夸张式的吸引眼球”。 他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公开演讲,现在还能搜到,时间大概是2023年:鲁比奥一手插兜、一手180度到处指点,讲的内容更是刻意歪曲事实。 比如下面这段: “我们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池板,但这个东西原本是美国发明的,他们偷走了属于我们的东西,他们还偷走了我们的工作.....” 这种只有“愤青”才可能在公开场合讲的话,川普却把他提拔为国务卿,完全是给大伙挖坑。 再看最近100多天的一些细节,印象最深的是2月18日,由鲁比奥率领的3人小组和俄罗斯代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讨论关于俄乌和平问题。 鲁比奥几乎全程懵圈,既对不上拉夫罗夫的机智,甚至自己这边的话语权还不如威特科夫,结果自然没达成任何有价值的协议。 上任第一炮,鲁比奥就把自己的身价打没一半,也被川普看清“这小子除了在某些方面嘴硬外,硬实力确实欠缺”。
2、鲁比奥的过渡对外强硬,反弹回来的后坐力,打折了自个的“一条腿”。 就拿这次川普派特使去莫斯科来说,鲁比奥不是不想去,实在是去不成。 因为早在2022年5月他就被俄罗斯制裁,拉进“限制入境”名单。 就在今年3月,俄外交部发言人还再次申明“没有解除对鲁比奥的制裁”。 这就有意思了,鲁比奥可不止在莫斯科的制裁名单中,同样也在东方大国的名单上。 众所周知,国务卿主管外交,而作为超级大国的外交事务最高负责人,同时去不成另外两个大国的地盘,请问这工作还怎么开展?
其实实际中还有更多麻烦细节,远不止不让其入境的问题,很多与发出制裁国相关的活动,参与起来都会受到影响。 就像我们是150多个国家的贸易伙伴,对全球大大小小事务的参与度之深和影响力之广,不是一般人能想的到。 鲁比奥一日未被解除制裁,相当于直接折了一条腿,国务卿的权力大打折扣,存在感只会越来越低。 放在1-2年前,副总统哈里斯怎么可能越界代替布林肯的职责,想都别想。 再看看现在,万斯为什么上串下跳的异常活跃,至少有一点是因为鲁比奥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所致! 所以说,不要轻易得罪大国,分分钟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吃不完兜着走”。
至此,鲁比奥的处境基本搞清楚了,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刻意否定其人一无是处。 也不是不顾事实“为黑而黑”,实际上鲁比奥此人并不简单,他的聪明之处在于说话总能把握5分假5分真,除非有很高的学识,不然很容易被迷惑。 正是靠这一招,让他前半段在众多议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日后被川普提拔的重要资本。 我在早前的一篇文章中说过“鲁比奥是川普内阁中一个难得的清醒者,很可能在未来掀起惊涛骇浪”。
现在100多天过去了,我并不打算推翻这个论点,只是需要更正一下后半部分。 惊涛骇浪看来是掀不起了,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大国影响力。 特别是东方大国,即使强如美帝也得尽全部力量才能勉强应对持平。 更不用说某个个体,哪怕贵为国务卿,大家都看到了:鲁比奥的边缘化已成定局,假如他继续执迷不悟,距离“失业”只是时间问题,不信我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