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王光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刘亭抱拳作揖,虚弱地说:“女儿,拜托了!”女儿哭着说:“妈妈,您这样,我受不起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王光美在病床上安然离世,享年85岁,这位从不言败的女性并没有在临终前向家人留下过多的遗憾,而是将所有的牵挂留给了“幸福工程”这个曾经为之奋斗的一生事业。 临终前,王光美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窗外的秋风带着一丝干燥的气息,她虚弱地用手抱拳作揖,眼里闪过一丝安心与不舍,女儿泪水满眶,无法承受母亲即将离去的沉重,这一幕深深印在刘亭的心里,直到今天,这份承诺依然成为她坚持母亲意愿的动力。 王光美的一生,是不屈与坚强的象征,作为一位出身名门、学贯中西的女性,她的青春与事业曾在学术界灿烂辉煌,她本该是那个解答数学难题、探索科学奥秘的女学者,但命运的转折让她踏上了另一条道路。 1946年,她原本准备赴美国深造,但却在那时应征成为翻译员,最终来到延安,遇见了刘少奇,两年后,他们结为夫妇,王光美的命运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她从一个学术精英变成了“中南海西楼甲号”的普通妻子和母亲,过上了平凡而艰难的生活。 王光美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她在特殊年代遭遇了囚禁与艰难,但无论是困在十平方米的监狱里,还是面对多次家庭的动荡,她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即便在最为艰难的日子里,王光美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家人,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与积极态度。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王光美选择了从零开始,她曾在监狱的铁床上度过漫长的黑夜,面对难以忍受的生活条件,她也从未低头。 唯一让她深感痛苦的,是长期无法见到丈夫和孩子的孤独,五年无法见到小女儿时,她常在走廊里听到其他母亲逗弄孩子的声音,那份母亲的牵挂与寂寞让她几乎崩溃。 王光美从未因命运的不公选择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心中的使命感——不论未来如何,她要为这个国家、为贫困母亲们做些什么。 随着历史的变迁,王光美逐渐开始关注贫困母亲群体的困境,90年代,中国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其中贫困母亲群体尤为艰难,国家发起了“幸福工程”,旨在改善这些贫困母亲的生活条件。 王光美虽然身患癌症,但依旧被推举担任了“幸福工程”的组委会主任,尽管她已患病多年,体力逐渐不支,但她依然毫不犹豫地亲自前往贫困山区,了解和关心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妇女与儿童。 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融入到这个公益事业中,用实际行动打动了无数人,为了筹集更多的善款,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宋代瓷器拿去拍卖,尽管儿女们劝她保留一件做纪念,但她却毫不妥协,坚信这些物品的价值远不及那些贫困母亲们所需的帮助。 她用拍卖所得的50多万元,将整个家庭的价值换成了社会的责任,不仅如此,王光美从不吝惜自己的工资收入,始终将其全部捐献给了“幸福工程”,她的生活节俭,甚至苛刻自己,平日里吃着最简单的饭菜,穿着补丁的衣服。 她毫无保留地将子女孝敬她的养老金也捐了出去,当子女担心她的生活问题时,她却告诫他们:我的生活已经足够了,但很多母亲还在茅草屋里受苦。 王光美的努力和牺牲并没有白费,她的“幸福工程”从2001年起,先后帮助了15.4万个贫困家庭,投入的善款总额达到3.1亿元人民币,改善了69.5万人的生活。 她的捐助行为、她的言行举止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在她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贫困母亲得到了帮助,改善了生计,走出了困境。 王光美虽然以一位母亲的身份,默默奉献了一生,但她的精神远远超越了母亲的角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福祉的守护者,她在公益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中国社会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身处黑暗中的家庭与人们。 年事已高的王光美身体每况愈下,但她依然心系“幸福工程”,她要求自己的子女和项目负责人不断为她的事业而努力,即便自己无法继续亲自参与,依然关心着每一个进展。 在她临终的那一天,她依旧没有放下对“幸福工程”的牵挂,当女儿含泪答应她继续完成这项事业时,她的内心才得到了一丝慰藉,她的离世并不是结束,而是她精神和使命的延续,王光美不为名利,只为奉献与责任,她的一生已经超越了个人的荣辱,而成为了社会的财富。 今天,王光美的名字依旧活跃在人们心中。在每一位得到“幸福工程”帮助的母亲身上,都能看到她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情怀,她不仅改变了贫困母亲的生活,还深刻影响了社会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和投入。 (信息来源:央视网《王光美:一位经历坎坷的伟大母亲 》2006年10月19日)
2006年,王光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刘亭抱拳作揖,虚弱地说:“女儿,
乾坤蕴含乾坤
2025-04-29 18:39:21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