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风说史[超话]晴雨风说史明朝打蒙古,没先打仗,先断锅。蒙古人骁勇好战,骑射天

晶林看趣事为 2025-04-30 02:04:47

晴雨风说史[超话]晴雨风说史

明朝打蒙古,没先打仗,先断锅。

蒙古人骁勇好战,骑射天下无敌,元朝灭了也不服气。可他们再怎么横,架不住明朝不跟你硬碰,转头卡你命根子。明军先不打正面战,专门断蒙古人的锅、茶、盐,草原人日子一天天熬不下去,再猛的骑兵也得服软。

这不是空口白话,史书里写得清清楚楚。

明朝人盯上的是蒙古生活最要紧的那几样东西,铁锅,就是其中之一。你以为锅只是煮饭的?不止。蒙古人靠锅活着,做饭用、熬马奶用、冶炼铁器用,连武器铸造都得靠它。

但草原没铁矿,冶铁又费火,蒙古人要锅,全靠从汉地换,朱元璋一看,抓住了命脉,就把锅当成战略武器。到了嘉靖年间,明朝在长城九边设军镇,把铁器出口卡得死死的。

过去蒙古人一匹马能换几口锅,现在一匹马才换一口,锅比马还贵。有的地方为了抢锅,蒙古人自家人都杀起来了。正德年间,辽东边军报告说,“虏以乏锅为患,相攻杀”。

甚至还有蒙古人熔了自己的箭矢、铠甲来造锅,真是饿也要煮饭,穷也要熬汤。

这还不是最狠的,明军故意先用便宜价卖锅,让蒙古人上钩。蒙古人觉得这买卖划算,就开始大量买锅,甚至把战场上的箭都收起来熔了去打锅。结果明朝突然一刀切,断供,锅没了,箭没了,铠甲也熔了,蒙古骑兵到了战场上,连一身像样的铁甲都凑不齐。

到万历初年,努尔哈赤刚起势时,蒙古部落骑兵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锅让他们吃不饱,也打不了仗。

除了锅,明朝还掐住了蒙古人另一样要命的东西,茶。

草原人吃肉喝奶多,喝的水少,肚子里油脂太重,不喝茶解不下去。明朝人知道这点,干脆把茶也当成战略资源。

朱棣早在永乐年间就下过死命令,“严禁茶叶出境,违者斩”,设了茶马司,专门查茶叶出口。

蒙古人想喝茶,就得拿马来换。

有一年,俺答汗派人来边市换茶,结果换回去的是一堆烂茶叶,掺叶、加梗、发霉的都有。

蒙古人一家喝了之后,拉肚子拉到脱水,连战马都没力气走动。

茶荒那年,蒙古部落“每日三人腹胀不通”,三天不喝就难受,很多老人都挺不过去。于是俺答汗急了,嘉靖二十九年,他率骑兵南下,一路打到北京城外,史称“庚戌之变”。

朝廷吓坏了,赶紧答应开放茶市,换他退兵。

这是蒙古人靠肚子逼出来的妥协。

后来张居正又搞事,关了清河堡的茶市,结果蒙古和女真联合攻明,明军连夜逃跑,朝廷扛不住,只得重新开放贸易。

蒙古人喝茶不是讲享受,是讲命。

锅能吃饭,茶能通气,盐呢?那是保命的。

草原上没海,盐得靠汉地运过去,明朝人搞出个“盐引”制度,控制每一粒盐的去向。

宣德年间,蒙古人换盐,要三斤羊肉换一两盐,价格比黄金都高。有的贵族没盐吃,只能用镶金的马鞍、银碗来换,可明军边镇时常用火铳吓走走私商,交易根本做不成。没盐吃,就没法腌肉,肉烂了吃不下,马肉、牛肉变馊了,连狗都不愿闻。

蒙古人每天拉肚子,婴儿夭折率高得吓人。辽东边军报告说,“盐荒之岁,虏中婴儿成活不过三之一”。

战马也撑不住,没盐马也脱水、掉膘,出征时一群瘦马连三天都跑不动。

朱元璋不是光卡这些物资,他还动真格的。从他打下天下起,就在北边长城一线设“九边军镇”:宣府、大同、延绥、宁夏、固原、甘肃、蓟州、辽东、太原,一线压上去。军镇一设,边上草原就变成了屯田区。明军在草原边缘开荒种地,占着水草地,把蒙古部落往北推。蒙古人只好退回漠北、科尔沁那些苦寒之地,水草短缺,牛羊饿死,部落分裂,很多小部落为了活下去,主动来投降。

明朝人也不单打独斗,还搞“扶弱抑强”的套路。他们扶持兀良哈三卫、东部女真、达延汗家族等弱势势力,挑拨蒙古内部。搞得鞑靼、瓦剌、漠南、漠北你打我我打你,蒙古部落越分越小,想联合南下再无可能。

到万历年间,隆庆和议签订,蒙古贵族不得不承认明朝天子的册封,自家还得派人来朝贡。表面上是和平,实则是认输了,蒙古被搞得连兵都养不起,物资全靠边贸。边市一断,全族都得饿肚子。

但明朝的策略也不是没漏洞,他太信贸易禁运,以为管住锅茶盐就能控制边疆。没想到这么搞下去,私商反而越来越多,辽东一带,走私成风。有人专门偷运茶叶、铁器给女真人,努尔哈赤崛起时,就靠这些走私货养起了八旗军。

蒙古倒下了,可东北崛起了个新敌人,这个敌人不仅富有,还更要命!

努尔哈赤靠13副铠甲起兵?你还真信!努尔哈赤就是辽东最大的一个“私商”,靠走私茶盐铁器积蓄起来的财富,很快就变成最有势力的一个部落,统一了他那块地方的女真各部。

明朝经济战打得漂亮,打得凶,打得时间也持久,但到头来,一刀两刃——他削了蒙古的牙,也把边疆的火星留给了后来的满清。

最终,明朝国库里空空如也,却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0 阅读:47
晶林看趣事为

晶林看趣事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