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巴基斯坦连提2个请求,答不答应?中方2句话给出答案

国际万花筒 2025-04-30 09:49:42

印度连续施压后,巴基斯坦扛不住了,对中方连续提出2个请求,中方则用2句话给出答案。那么,巴方的请求有何用意?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近日,一起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事件震动了整个南亚。袭击造成26人死亡,多人受伤,现场混乱,局势恶化。事件发生后,印度方面第一时间把矛头对准了巴基斯坦,指责巴方是幕后黑手。

据报道,当时正在沙特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火速结束行程,连夜赶回国,紧急召开会议,并宣布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措施。面对指责,巴基斯坦当然不认账,反击称这场闹剧完全是印度自导自演,目的就是制造借口,进一步激化两国冲突。 气氛很快升温,4月24日深夜,印巴两军就在克什米尔边境交火,互相指认是对方先动手,而从26日到27日,两边又连续交火,印度动用了轻型和中型机枪,向巴基斯坦哨所无端开火,巴方也进行了反击,一直打到凌晨两点才结束。 袭击事件彻底将印巴本就紧张的关系推到了新高点,印度态度很明确,认定巴基斯坦就是凶手,不仅如此,莫迪政府还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水协定”,切断了流向巴基斯坦的重要水源;同时关闭了唯一的陆地口岸,停止发放巴基斯坦公民签证。 面对压力,巴方也迅速行动,向中方提出了两个请求。第一个请求是希望中方出面,为巴基斯坦主持公道,参与调查这次恐怖袭击,并进行调解;第二个请求则是希望中方能增加1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额度。 有分析认为,巴基斯坦的第一个请求无疑是想通过中国的参与,来对冲印度的单边指控,维护自身的清白。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巴基斯坦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是合理的——作为主权国家,在符合法律和国际规范的前提下,有权邀请他国协助调查。

更何况,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在安全事务上合作紧密,邀请中方参与调查,可以对外展示中巴团结,也能向印度施加压力。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印巴的共同邻国,自身就具备天然的斡旋优势,能增加调查结果的权威性,减少印度单方面定性的影响。 当然,也有更现实的一面,美国一向在印巴冲突中偏向印度。眼下,印度已经在国际上发动舆论攻势,巴基斯坦自然是希望中国的介入,能在国际舞台上拉回一些平衡。 至于第二个请求,希望中方增加1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额度,这背后则是经济层面的考量。巴基斯坦担心,一旦印巴局势升级到全面战争,美元资产可能会被冻结,增加人民币互换额度,可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保证在极端情况下仍能维持货币流动性,特别是能用人民币来进口关键物资,比如武器、能源等。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目前经济形势确实很吃紧。外汇储备捉襟见肘,债务压力巨大,卢比持续贬值,金融市场很不稳。数据显示,其2025年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GDP的90%,如果不想办法补充外汇储备,稳定本币,局面只会越来越糟。 对于巴方的请求,在4月28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中方作出明确回应——针对调查请求,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此外,中国在支持巴方安全关切的同时,始终强调“冲突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这种平衡立场为局势降温保留了空间。

有分析指出,中方对于巴基斯坦反恐的支持是明确且坚定的,但直接介入印控克什米尔的恐袭调查,仍然没那么简单。一方面,克什米尔问题本身就是印巴之间历史遗留的复杂争端,中方一贯主张,克什米尔问题应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和印巴之间的双边协定,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如果贸然介入,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站队某一方,不符合中方一贯中立、客观的外交立场。 另一方面,克什米尔问题涉及的远远不只是印巴之间的军队冲突,还包括各种情报系统的较量,甚至牵扯到地区恐怖组织,调查中遇到的信息障碍、政治干扰,会非常严重。如果中方强行介入,不仅调查进展可能受阻,还可能被卷入更大的责任纠纷。 因此,面对巴基斯坦的两个请求,中方用两句话给出答案,既稳妥,又有分寸。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最终还是需要印巴之间来解决。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中巴兄弟般的感情,也遵循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外交一贯的方针。 可以预见,接下来印巴之间的冲突风险很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中方在这个敏感节点上,理智回应巴基斯坦的请求,既是保护自身利益,也是对南亚局势稳定负责任的表现。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要看印巴双方能否冷静处理冲突,也要看国际社会,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是否还会继续火上浇油。但可以确定的是,中方在整个局势中,不会轻易站队,更不会不会被局势推着走。

0 阅读:228

猜你喜欢

国际万花筒

国际万花筒

外交风云实时追踪,深度剖析国际关系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