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于波用260万买下雍和宫旁边的两座四合院,几年后,朋友对他说:“我出6个亿,买你一个院。”于波笑着摇了摇头:“不卖,我对钱没有兴趣。” 2004年,于波掏出260万在北京雍和宫边上买了两座四合院,那时候北京房价还没疯涨,胡同里的老院子还没现在这么金贵。 他是农村出来的苦孩子,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刚站稳脚跟,手里攒了点钱就想置办个能保值的产业。 早年间他跟着中介看房,满眼都是装修得金碧辉煌的大别墅,水晶吊灯晃得人眼花,大理石地面能照出人影儿,可他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 后来听人提了一嘴四合院,他大腿一拍:这不就是小时候在电视剧里看过的老北京宅子么?青砖灰瓦的院子,石榴树底下摆着藤椅,街坊邻居端着茶缸子串门,这才是他心心念念的住处。 不过,雍和宫边上的两座四合院可不简单,院墙外头就是香火鼎盛的寺庙,走两步能闻见檀香味儿。 虽说当时院子破旧得够呛,墙皮都往下掉渣,可架不住地段金贵,他想都没想就把两座院子都拿下了,这价钱搁现在连个厕所都买不着,当年也算是掏光了他拍戏攒下的家底。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眼光真的毒,往后十来年北京房价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尤其是二环里的四合院,早就成了稀罕物。 有懂行的朋友帮他算过账,单说院子占的那片地皮,按现在市价每平米能值大几十万。 更别说这些年他把院子收拾得利利索索,老木料换了新梁柱,地底下铺了现代管线,外头看着古色古香,里头住着冬暖夏凉。 前些年有个跟他交情铁的朋友找上门,开口就要拿六个亿买他一座院子,那可是六个亿啊!够在海南买片沙滩盖酒店了。 但他根本就没接这话茬,倒不是嫌钱少,因为他是真舍不得住了小二十年的老窝。 院里那棵老枣树是他亲手栽的,每年秋天能打上百斤脆枣,影壁墙底下埋着他当年从老家带来的老酒,说是等儿子娶媳妇时候挖出来喝。 后来这事在圈里传开后,好些人说他傻,但他却十分清楚,要真图钱早些年就该出手,现在这两座院子早不是普通房产,院里的每一块砖都承载着他美好的回忆。 春天在屋檐底下听雨,夏天在葡萄架底下纳凉,秋天扫落叶冬天堆雪人,这些个滋味可不是银行卡里多几个零能换来的。 说起来他也是个能人,小时候在河北农村长大,家里养着百十只鸽子,别家孩子满山跑的时候,他就蹲在鸽棚前头给每只鸽子编号码,喂食喂水比伺候祖宗还上心。 后来进城打工,在高级宾馆当了六年门童,见天儿给人开门提行李,要不是后来碰上贵人引路考进中戏,指不定现在还在哪个酒店门口鞠躬呢。 2002年他靠《萧十一郎》里的连城璧一角火了,这才算在影视圈扎下根,那时候片酬虽然比不上现在的小鲜肉,架不住他省吃俭用,别人买豪车泡夜店,他就闷头往四合院里砸钱。 当年装修院子那会儿,他亲自跑潘家园淘老物件,连块砖雕都要挑带年头的,如今院里的八仙桌是清中期的老货,房梁上还留着民国时候的彩绘。 现在这两座院子成了他的命根子,圈里朋友来做客都羡慕得不行,有懂行的说,这地段这面积的四合院,全北京城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更难得的是这么多年于波把院子维护得妥妥当当,既留着老北京的魂,又添了新世纪的便利,要按文物局专家的说法,这类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本身就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 有人算过笔账,从2004年到现在的二十来年里,北京核心区四合院价格平均涨了快三百倍,可在于波眼里,这些数字远比不上推开院门时那股子烟火气。 每天早上听着胡同里磨剪子的吆喝声起床,下午蹲在门墩儿上看大爷们下象棋,这才是他花多少钱都不换的生活,要真把院子卖了,往后再想找这么个有滋有味的地界儿,怕是踏破铁鞋也难寻喽。 信息来源:于波:我做过最正确的事,就是当年花光260万积蓄买下两座四合院——新浪财经
本来觉得董小姐很难理解:家庭条件好这么好又年轻又好看干嘛看上个已婚已育又不高又不
【3评论】【10点赞】
辉大狼
84年差不多,04年没戏
用户15xxx17 回复 04-30 17:15
04年怎么没戏?当时四环内次新房5000一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