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做的坏事!”两个月后,胡雪岩也满怀愤懑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在临终前,他召集所有子女,严肃地告诫他们:“千万别靠近白虎!”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是给小编最大的支持,感谢!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历史舞台上,左宗棠与李鸿章如两颗璀璨明星,照亮了不同的救国道路,一个抬棺西征,一个签约求和,一个刚正不阿,一个圆滑世故,他们的对立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折射出中国面对西方列强时的两种应对之道。 左宗棠出身湖南是湘军代表,秉持传统经世致用学派思想,李鸿章则是安徽人领导淮军,代表新兴洋务派,这种地域军阀之争和学术派别之别,是他们矛盾的深层根源。 1875年,两人在新疆问题上爆发激烈争论,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认为"新疆荒地无粮,养不起兵",甚至直言"中国这么大,新疆土地贫瘠,不要了又如何?"而左宗棠则怒斥其"鼠目寸光",强调"160万平方公里国土,说不要就不要了?" 现代历史学家认为,左宗棠的战略眼光确有远见,若当时放弃新疆,整个西北将面临沙俄蚕食,甘肃、青海乃至西藏都将处于险境,中国版图可能自此永久改变。 为了收复新疆,64岁的左宗棠决定"抬棺西征",这不是文学修饰,而是字面意义,他真的带着自己的棺材出征,表明决死之心,更令人敬佩的是,面对朝廷军费短缺,他典当了自己的家产,又在湖南募集"剿匪公债",展现了非凡的个人决心。 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支持者,为西征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帮助从外国银行借款1375万两白银,年息高达15%,在左宗棠的坚定领导下,西征取得辉煌胜利,1876年开始两年不到就基本收复新疆,甚至通过谈判收回伊犁,还从沙俄手中获得赔偿。 西征中一位特殊将领逐渐崛起,曾是土匪的汉人董福祥,左宗棠以"刀下留人"的方式考验其忠诚,董福祥后来回报以赫赫战功,据记载董部在收复新疆战役中歼敌数量占清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其强硬作风让俄国人不敢轻易支持叛军。 然而,历史的讽刺在于,左宗棠收复国土的壮举并未改变清朝衰败的命运,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支持坚决反击,而李鸿章却私下签订《中法新约》,割让越南并赔款,福州船政学堂的病历记载,当左宗棠得知此事时,气得当场吐血,提起李鸿章时"心率飙到127次/分钟"。 与此同时,胡雪岩的商业帝国也面临崩塌,1883年全球白银价格大跌,加上李鸿章与盛宣怀联手设计,一边操控银价,一边散布谣言,导致胡雪岩囤积的生丝亏损1200万两。 阜康钱庄被挤兑,资金链断裂,最终被清廷抄家,从2000万两身家跌至不足万两,胡雪岩在临终前警告子女:"千万别靠近白虎",意指白银投机和官场虎口的双重危险。 1885年,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临终怒斥李鸿章:"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做的坏事,"这句话虽带着个人恩怨,却也反映了他对妥协退让政策的痛心。 参考资料:罗志田.《晚清政治与中法战争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
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
戴梦维苏苏
2025-04-30 15:43: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