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发布的视频《不跪》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跪”字的使用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跪”字的含义,不能孤立地去评判,而应当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来审视。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家地位与国际姿态的演变轨迹。 回顾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充满屈辱与血泪的时期,我们确实有过“跪”的惨痛遭遇。清朝末年,国力衰弱,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瑟瑟发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丧失,这一跪,跪出了国家的贫弱与民族的悲哀;民国时期,“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艰难时局下的一种“弯腰”,虽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但仍然难以掩盖其在抵御外侮时的无力与退缩。 然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抗美援朝战争就是最好的例证,面对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不包含5个国家派出的医疗队),装备差距悬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毫无畏惧,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把敌人打得一败涂地,最终迫使他们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一战,打出了国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挺直的脊梁,也为“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作出了最有力的诠释。 1954年日内瓦会议彰显了新中国的外交自信。特别是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式接纳。加入WTO、举办奥运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体现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深度融合。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此时,我们更不能在霸权和威胁面前有丝毫“下跪”的想法。外交部的视频《不跪》,正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的立场:我们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不会在强权面前屈服。 “跪”与“不跪”,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尊严与民族气节的体现。中国从曾经的被迫“下跪”到如今的傲然挺胸,“不跪”的背后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无数中华儿女拼搏奋斗的成果。在未来,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中国都将坚守底线,挺直脊梁,凭借自信和实力赢得世界的尊重。
近日,外交部发布的视频《不跪》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跪”字的使用成为了争议的焦
彧墨绘风华
2025-04-30 16:03:0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