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一个我的长期观察:
其实,绕开国内高考,通过精心包装去海外名校混个文凭,再回国通过特殊渠道进入特殊岗位——这个现象是早就存在的,十年前、二十年前就已经这么操作了,但是最近4+4把这个事情进一步揉开,直白地摆在大家眼前。
这里的核心还是“绕开高考”。因为高考虽然被诟病“题海战术”,把考得好的人说成是“小镇做题家”,但标准化的考试,确确实实反而是最公平的一个选拔模式,很多纨绔子弟,就是无论家里给多少资源请老师或者补课,依然考不好的。
在我读书的年代,身边认识的,就有那种参加高考不一定能考上二本三本的的,后来高三直接出国,申请到UCLA、布朗、康奈尔、北卡教堂山、NYU诸如此类美国不错的大学的本科。还有一些,是先出去读两年社区大学,然后再转学到名校,本科最终是2年社区2年名校,但文凭是名校本科文凭。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是回国,还是继续依赖名校本科文凭申请之后的学位。
核心,again,是绕开了高考这个“独木桥”。
从4+4这个事情看,选拔人才,其实还是高考这个标准化考试最靠谱,很好奇董小姐之流,如果参加高考,能发挥出什么水平?和那些寒窗苦读的普通人孩子比,如何?
所以,相对应的,看“第一学历”(高考后的国内本科),其实在HR领域也存在很多年了。比如,长期以来,清北的本科学历,其实是求职市场最加分的(但清北本科也有它的问题,经常给国外输送人才)。
这种对第一学历的看重,也常被攻击说是“歧视”。但具体是被谁攻击?我估计大部分情况下是被那些高考没考好的人攻击吧。这里面很可能就有纨绔子弟以及其家人。
总的来说,前两天被围攻的董明珠,这两天可能突然会收获一大波支持者,因为大家发现,所谓海归,确实经常被用作实现曲线救国(绕开高考)目的的一个特殊路径,里面可能充斥着见不得人的原因和内幕。
从国际形势看,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中美差距的缩小和抹平,留学本身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各单位HR看重国内“第一学历”的理由也更充分了。
说到底,高考还是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能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