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淳于意被判肉刑。官兵过来抓捕他的时候,五个女儿追在他身后哭泣:父亲父亲

蔼鸣 2025-04-30 18:41:36

西汉时期,淳于意被判肉刑。官兵过来抓捕他的时候,五个女儿追在他身后哭泣:父亲父亲,不要走。气的淳于意大骂:生女儿有什么用,关键时候连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可几个月后,他又抱着小女儿笑道还是女儿好啊。 公元前174年,淳于意坐在医馆里给人看病,正准备开药方的时候,家中小厮突然跑了过来,大喊:“老爷,夫人发动了,您快回去!” 淳于意坐在板凳上动都不动,吹干药方让药童拿过去抓药,没好气的说道:“又是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看的,可怜你老爷我年近半百连个儿子都没有。” 谁知多年后,他看不上眼的小女儿却救了他的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淳于意出身官宦人家,却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对医书更感兴趣,家里面没有拘着他读书,而是帮他找了个老师学习医书。 老师看他勤奋好学,常能举一反三,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将毕生的医术都教给了他,学到最后都没东西可教,于是又给他推荐了个更有名气的医师。 在各路名师的教导下,淳于意的医术大增,苦心学习多年终于能独自为人治病,而且他的医术较之两位老师更胜一筹,常常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名气慢慢传播开。 达官贵族对自己的性命都看得很重要,有个好医师在府中能省不少事,于是常有朝廷官员和皇室中人找他,让他入府服务,许诺他种种好处。 淳于意不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他毕生所愿就是救天下能救之人,这些达官贵族身边不缺好医生,而百姓看病要难得多,为他们服务自己固然能省事不少,却和自己的梦想相违背。 为此,每当有人来请他去府中当医生,他都婉拒,有时遇到通情达理的这事就过去了,但多的是不讲理的人,觉得请他是给他面子,百姓的生命哪有自己的身体重要,于是在被拒绝后就开始找他的麻烦。 淳于意没有力量和他们对抗,只好在被找麻烦后就搬家,搬到另个城市为百姓看病,反正对他来说只要能医治人就行。 淳于意医术名气越来越大,但他心里有个难言的痛,就是家里面没有个男丁,生下来的五个孩子全是姑娘,他的医术都没办法传给后代,只好收了不少的徒弟。 淳于意不愿依附贵族的性子,为他惹下来麻烦,加上他平时云游四海,有些病人来找他却不见人,耽误了病情,心中对他产生了怨恨。 这些人就想着惩治他一番,搜集了一堆罪状来状告他,朝廷看他们的状书上写的有鼻子有眼的,淳于意跟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一样,就判了他肉刑。 肉刑指的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同时要将鼻子给割掉,再剁一只脚,一连套下来犯人直接成了残废,能不能活下去都不好说。 衙门里的人来到他家中,不由分说的要给他考上枷锁,淳于意这么多年没有经营过自己的人脉,女儿们成天被困在家中,又不能出去交际,关键时刻连个能顶用的都没有。 看着后面哭泣的女儿,他不禁长叹口气:“生这么多女儿有什么用,不如生个儿子,也不至于现在一点用都没有。” 伤人的话让女儿们哭个不停,缇萦停下脚步,用袖子将眼泪擦干净看着姐姐们说道:“父亲说的对,我们现在光哭什么用都没有,我要去京城帮父亲伸冤。” 她一路跟随囚车不掉队,淳于意看着她这么坚持,都劝她回去吧不要白费力气,缇萦却不愿意,在看到京城城门后走了进去,没钱没关系的她靠着一腔救父之情,给皇上上书。 在纸上写了父亲这么多年费心救人,清廉公正,如今却被人给告了,她愿意替父赎罪,希望朝廷能给他个改过的机会。 幸好当时的皇帝刘恒是个贤明的,看了她的请求后对左右之人说:“是个有孝心的,这种惩罚实在太重了,以后就废除吧,把淳于意给放了吧。” 缇萦救父的故事流传了下去,她的孝心让后人感慨,班固特意写诗称赞她:“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反驳了淳于意当年的话,有这样孝顺的闺女比有一百个儿子都强。 参考来源: 谁说闺女不中用(河洛典故) 洛阳网

0 阅读:1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