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着两个儿子从贵州大山里来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这是丈夫牺牲28年后他们全家第一次团聚,她抱着丈夫的墓碑,痛哭流涕。 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的松柏在风里轻轻摇晃,有个头发花白的女人蹲在墓碑前哭得喘不上气。 她身后站着两个中年汉子,红着眼眶劝不动老娘,他们从贵州大山到这里折腾了三天三夜,就为了看看埋在土里28年的亲人,那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王发坤。 而这一切还要从1968年说起,贵州威宁县的山沟里,16岁的姑娘李金花嫁给了大她六岁的王发坤。 那时候结婚不兴摆酒席,俩人扯了块红布就算礼成,新郎官结婚没几天就换上军装去了部队,留下新媳妇守着三间土坯房过日子。 自从去了部队,他就像是上了发条一般,什么都往前冲,当兵八年愣是从新兵蛋子干到了副连长。 每次探亲回家,媳妇总看见他军装上的补丁摞补丁,可带回来的津贴倒是整整齐齐用报纸包着。 村里人都说她命好,嫁了个吃皇粮的,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日子当得比黄连还苦。 1979年开春,王发坤原本打了转业报告要回家种地,一听说要打仗又把报告撕了,临走前他把三个月的工资全换成粮票,托人捎回家时还夹了张纸条:"等打完仗就回来盖砖房"。谁成想这成了他留给媳妇的最后一句话。 2月17号那天,他带着连队往前线冲,炮弹炸过来的时候,他扑过去把新兵推到沟里,自己却被弹片炸伤,等卫生员爬过来抢救,他已经说不出话了,手呈蜷缩状。 当消息传到村里时,李金花正背着两岁的小儿子在地里锄草,乡武装部的人送来个旧帆布包,里头装着叠得方正的军装、磨掉漆的搪瓷缸,还有张写着620块钱欠账的纸条。 村干部说这是烈士的遗物,她抱着包袱在门槛上坐了一宿,第二天照样扛着锄头下地了。 可命运的噩耗并未此停歇,那年冬天,家里老三得了肺炎,她着急忙慌抱着孩子走了20里山路到卫生所,兜里就揣着五毛钱。 赤脚大夫一看就说要送县医院,她扑通就给人跪下了,但到了最后还是没救回来,三娃子埋在后山那天,当妈的把嘴唇都咬出血了。 虽然日子过的苦,但她心里始终记着那张欠条,620块钱在当年能盖三间大瓦房,她领着俩儿子硬是攒了二十八年,喂猪养鸡、编竹筐卖山货,手指头磨得比男人还粗,村里有人劝她改嫁,她总说:"老王欠的账还没还完,我不能让人戳他脊梁骨"。 2007年清明节,有记者来拜访,听说金花守着烈士遗物过了半辈子,当场掏手机打了电话,这才知道国家早把烈士欠账还清了,金花攥着存折哭得直抽抽:"老王你咋不早说,白让我愁了这些年"。 之后又派车送他们去云南扫墓,金花死活不肯,非要儿子贷款凑路费,她说:"花公家的钱去看自家男人,老王在地下要骂人的。"娘仨挤了三天绿皮火车,啃着干粮找到屏边烈士陵园,看见墓碑上"王发坤"三个字,已经62岁的她哭得像丢了魂。 后来政府给修了新房,每月还能领800块抚恤金,金花把老屋的军装和搪瓷缸搬进玻璃柜,逢人就讲:"老王现在住上楼房了,屋里通亮通亮的"。两个儿子在县城开了家五金店,招牌就叫"发坤五金",说是要让爹的名字在街上亮堂着。 每年清明,她总带着贵州的土烟叶和苞谷酒,坐在烈士墓前一待就是大半天。 有一年县里搞红色教育,把她丈夫的故事编进了教材,金花被请去学校讲课,她摸着课本上的烈士照片直抹眼泪,台下学生也哭成一片,老人在讲台上笑得满脸皱纹:"哭啥,你们好好念书,他在天上看着高兴"。 信息来源:《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大结局:最美军嫂李金花要进新房--公益--——人民网
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
粉樱萌娃
2025-05-01 11:50:20
0
阅读:106
喵喵呜哒
[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