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印模式,赊账没门?义乌老板给印度商人定规矩,要么付全款,要么请离开! 义乌老板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5-02 21:40:00

防印模式,赊账没门?义乌老板给印度商人定规矩,要么付全款,要么请离开! 义乌老板现在见着印度客户,跟防贼似的 —— 先掏全款再谈生意,少一分钱都得把人往外推。这事儿得从印度商人的采购路线说起,以前广交会是他们的主阵地,现在全扎堆往义乌跑,本以为换个批发市场就能接着玩 “空手套白狼”,没想到义乌老板早把账算明白了:您老要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么咱就别浪费时间。 早些年印度商人在广交会上啥套路?开口就是 “先赊账,卖完就结”,赶上实诚的厂家,几百箱货发出去,最后连邮件都收不着。现在转战义乌,玩的还是老把戏。去年有个印度客商,在宾王市场看上一批智能灯具,张嘴要 5000 盏的订单,却说 “先付 30% 定金,剩下的货到付款”。义乌老板娘张姐留了个心眼,说 “行,先付全款,我给你打 95 折”,结果对方扭头就走。 要说印度商人的信用黑洞,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2012 年,16 个义乌老板被同一家印度公司坑了 1200 万货款,官司打赢了却根本执行不了,对方在印度把资产转移得干干净净,最后只能认栽。更绝的是,有个印度采购商被法院限制离境,居然在义乌大酒店里演 “绝食抗议”,转头就被人拍到在迪拜购物中心刷信用卡买名表。时间长了,义乌老板们发现个规律:跟印度客户做生意,但凡沾点 “赊” 字,十有八九要打水漂。 在义乌商圈混的印度商人,守规矩的是 “大熊猫”,玩套路的才是常态。他们擅长打 “价格游击战”:拿着 A 厂的样品压 B 厂的价,签完合同又以 “包装不符” 为由扣货款;还有人伪造银行资信证明,哄得老板先发了货,转头就玩失联。搞得现在只要听说 “印度客户”,老板娘们第一反应就是摸计算器 —— 算的不是利润,是怎么把风险降到零。 被逼急了的义乌老板们,愣是琢磨出一套 “防印组合拳”。首先是 “现款现货铁律”,不管订单多大,必须全额到账才安排生产,连样品都得先付钱;其次是 “背景调查套餐”,查公司注册信息、查过往交易记录、查海关黑名单,有一项异常直接拉黑;还有老板搞起了 “技术防骗”,装了个商业信用 APP,对着客户营业执照一扫,欠款记录、涉诉信息全跳出来,去年靠这招识破了 37 个皮包公司。最绝的是行业里悄悄流传的 “黑名单”,哪家印度公司赖过账,不出三天整个义乌商圈都知道,再想进货?门都没有。 您别说,这套土办法还真管用。2025 年开春统计,义乌对印贸易的全款结算率涨到 98%,虽然订单量少了 20%,但货款纠纷直接腰斩,利润率反而涨了 10 个点。有老板开玩笑说:“以前是花钱买教训,现在是花钱买踏实,少挣点没关系,别把家底搭进去就行。” 其实义乌老板们心里清楚,所谓 “防印模式”,根本不是针对谁,而是被坑怕了的自保术 —— 你不能指望一群总玩 “赊账赖账” 的人突然讲信用,只能把规则定死,让套路没处钻。 说到底,生意场上最值钱的是啥?不是订单量,是信用。印度商人总想着 “空手套白狼”,可义乌老板们早过了 “用赊账换订单” 的阶段。现在的市场,宁愿少做点生意,也不冒风险 —— 这不是绝情,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清醒。真要想长久合作,不如学尼罗斯那样,带着全款来,带着信任走,否则就算跑遍全球批发市场,也只能换来一句:“对不起,我们不赊账。”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