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

清风明月英雄 2025-05-03 09:52:21

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着两个儿子从贵州大山里来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这是丈夫牺牲28年后他们全家第一次团聚,她抱着丈夫的墓碑,痛哭流涕。 2007年清明,云南屏边烈士陵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农妇扑在冰凉的墓碑上,哭得撕心裂肺:“家里的债还完了,孩子们都长大了!” 身边两个中年汉子跪在地上重重磕头,这是二十八年来全家第一次团聚。 二十八年间,李金花始终不知道丈夫葬在哪里。当她得知丈夫长眠于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的时候,她泣不成声。可拮据的家庭无力支撑他们前往云南,于是只能从信用社贷款了两千元。 母子三人踏上五天的艰辛旅途,辗转汽车、火车、大巴,啃着冷馒头赶路。小儿子晕车吐得虚脱,却咬着牙说:“妈,我能撑住。” 最终一家四口得以相聚,可王坤发却听不见他们的呼唤了。 1978年,王发坤本来已经获批转业,但当他听说中越边境局势紧张时,果断地选择重返战场。 1979年2月,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周登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扑向炮弹,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三岁,被追记二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捧着烈士证明和八百元的抚恤金,李金花看着漏雨的土房、三岁的大儿子王远碧和襁褓中的小儿子王远苍,抹干眼泪说:“债我来还!” 抚恤金紧紧只能偿还部分债务,为了还钱,她将家中的木柜、缝纫机变卖,甚至拆下房梁瓦片抵债。 为了省钱,她在猪圈旁搭起窝棚,带着孩子与年迈婆婆同住。白天种地、喂猪,晚上接缝补衣服的活。 1990年除夕,当她把最后一沓钱交给债主时,全村人都红了眼眶。她在丈夫遗像前泣不成声,这十一年,她活成了丈夫生命的延续。 墓碑前那声声的哭嚎,那张迟到了二十八年的全家福,成为了陵园中最悲怆的风景。 2011年当地政府将李金花纳入优抚对象,还替他们家修建房屋,设立“王发坤烈士纪念馆”。 2016年,华夏慈善基金会不仅资助李金花让她能够再次去云南祭扫,还为她修缮房屋、提供生活物资。 曾经漏雨的土屋变成两层小楼,军大衣、立功证书、结婚证与147封家信陈列其中,见证着战争年代的铁血柔情。 李金花孙子参军时曾说:“我要带着爷爷的军功章继续守护国土。” 屏边陵园的花年复一年的盛开着,李金花说,等走不动了,就让孙子背她去:“我得告诉发坤,现在国家强大了,再没人敢欺负咱了……” 主要信源:人民网2016年7月22日《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大结局:最美军嫂李金花要进新房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奥胖哥哥

奥胖哥哥

1
2025-05-03 10:52

特别喜欢《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军人是时代最可爱的人!

清风明月英雄

清风明月英雄

允许一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