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22日,曾国藩胞弟曾国潢的曾曾昭燏曾昭燏,登上了南京灵谷寺,从66米高塔一跃而下,事后,人们在她的大衣口袋发现一张字条,上面留有短短8个字。 南京灵谷寺66米的九层塔顶上站着个裹着厚棉袄的女人,纵身跃下的瞬间,大衣口袋里飘出张皱巴巴的纸条。 等人们围上来时,只看见血肉模糊的尸首和纸条上歪歪扭扭的八个字:"我的死与司机无关",此人正是考古界顶顶有名的女先生曾昭燏。 要说曾家那可是湖南湘乡数一数二的大户,祖上出过曾国藩这样响当当的人物,虽说到了曾昭燏这辈大清朝早亡了,家里还是请着私塾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她打小就透着股机灵劲儿,捧着《史记》《汉书》能坐一整天,外头军阀混战闹得凶,曾家老太爷把大门一关,照样教孙辈们写八股文章。 谁也没料到这文文静静的大小姐会走南闯北搞考古,20岁那年她拜在金陵大学胡小石门下,跟着师傅钻古墓、拓碑文,把绣花鞋换成粗布鞋,白净脸蛋晒得黑红。 后来漂洋过海去伦敦大学念书,原本打算学文学,有天路过考古系教室听见里头讲殷墟甲骨文,站在走廊听完整堂课,第二天就办了转系手续。 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运气也是真的好,1936年南京城里要盖中央博物馆,筹备处的李济教授满世界找懂行的人,在德国博物馆撞见正在整理青铜器的曾昭燏,三句话没说完就拍板要带她回国。 那时候南京城三天两头挨炸弹,曾昭燏跟着考古队扛着测绘仪满山跑,最险那次在长沙马王堆,日本飞机贴着山头飞过去,她死死抱着刚出土的帛书趴在水沟里。 八年抗战那些年其中的难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去的,曾昭燏带着学生把故宫的宝贝往四川山里搬,上千箱文物用骡车拉着走栈道。 过秦岭时他们遇上土匪,已经50多岁的她举着考古铲挡在车队前头,硬是把人唬住了,等到了重庆,她带着大伙儿在防空洞里办展览,汽油灯照着青铜鼎,外头炸弹声跟打雷似的。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这日子也没消停,曾昭燏当上南京博物院院长,成天为着文物保护到处跑,有回某地要拆明朝牌坊盖工厂,她连夜坐卡车赶过去,直接躺在青石板路上不让动工。 最让她揪心的是当年亲手保护的文物,好些在战乱里下落不明,五十年代末那会儿,她带着学生把全国古墓遗址跑了遍,编出二十多本登记册,现在博物馆里展着的青铜器,十件里有三件经她手修复过。 而在她光鲜亮丽背后都有说不出的苦,她一辈子没嫁人,吃住都在博物院。五十岁过后身子骨就不行了,关节炎疼起来整宿睡不着,还得撑着给年轻研究员改论文。 出事那天早上,她刚从医院打完止疼针,脸色蜡黄蜡黄的,跟司机说要散散心,结果车开到灵谷寺就再没下,口袋里那张字条,明摆着是怕连累开车的师傅,临了临了,还在替别人着想。 现如今灵谷寺的砖塔早不让游客上了,倒是南京博物院老馆的走廊里,还挂着曾先生穿粗布衫的工作照。 玻璃柜里摆着她用过的考古铲,木柄上的磨痕比展品上的铜锈还深,来参观的学生娃们可能不知道,这个挽着发髻的瘦小老太太,当年可是抱着商周青铜器躲过炮弹的人。 至于为何选在腊月二十二走,有人说那天是她导师胡小石的忌日,也有人说灵谷寺塔顶能望见紫金山考古现场,真正的原因,怕是跟着那张字条埋进土里了。 信息来源:广州数字图书馆2007.12.13双峰荷叶,那些曾家的女人们
光绪六年,被西北风沙吹了十三年之久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回京述职,由于当时慈禧太后正在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