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一词如同乌云般笼罩着无数人的生活。我们常常疑惑,为何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似乎鲜少被“内卷”的阴霾所笼罩,而我国却深陷其中? 在我国,不同岗位间的工资差距犹如鸿沟,有的甚至高达3到6倍。这种巨大的差距,让无数家长心急如焚,他们深知,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让孩子努力读书,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于是,考上985名校成了众多家庭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等体制内岗位的概率会高很多。一旦考进去,就仿佛端上了“铁饭碗”,工作稳定、福利优厚,似乎从此便高枕无忧。 然而,这种过度追求体制内岗位的现象,恰恰反映了我国当下“内卷”严重的现实。大量的人才涌向有限的体制内岗位,竞争异常残酷,无数人在备考过程中身心俱疲,却依然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即便成功上岸,也可能因为岗位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陷入另一种“内卷”的困境。 那么,我国要想摆脱“内卷”的泥沼,路在何方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欧美等国家的经验中寻找答案。这些国家大部分工作岗位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或许是它们较少出现“内卷”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日本为例,其职场生态中,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远没有我国这般悬殊。日本公务员的年收入大约在25万左右,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眼中或许颇具吸引力,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没有形成巨大的落差。日本收银员的年收入在15万左右,外卖员约18万,保安约16万,网约车司机约19万。在这样的收入格局下,公务员的收入只比其他行业高一点,并没有高出很多倍。这就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年都有大量年轻公务员选择离职。因为在他们看来,其他行业同样有着不错的收入和发展机会,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铁饭碗”而放弃更广阔的职业选择。 日本社会还非常讲究论资排辈,这种职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内卷”的压力。在论资排辈的体系下,员工不需要通过过度竞争来获取晋升机会,只要按部就班地积累工作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位和待遇。这种相对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能够更加从容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内部竞争中。 反观我国,如果能够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大幅缩小不同岗位的工资差距,或许能够有效缓解“内卷”的现状。比如,设定清华北大毕业生年薪25万,普通985名校毕业生年薪20万,普通一本毕业生年薪16万,普通二本毕业生年薪13万,普通专科毕业生年薪10万。这样一来,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收入上的差距不会过于悬殊,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就不会仅仅因为工资差距而盲目地涌向某些热门行业或岗位。 当各个岗位的收入差距缩小,人们就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高薪。这样一来,人才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各个行业也能够得到更均衡的发展。企业也能够更加从容地选拔人才,而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争夺少数高薪岗位的人才而不断提高招聘门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缩小工资差距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合理调整薪酬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企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以学历和薪资来衡量人才的价值。社会也应该营造一种尊重多元职业选择的氛围,让人们认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努力工作、积极进取,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日本、欧美等国家之所以较少出现“内卷”现象,与其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和职场文化密切相关。我国要想摆脱“内卷”的困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缩小岗位工资差距,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日本人预测,未来35年将成为世界领先强国的5个国家,中国排名让我万万没想到……
【6评论】【5点赞】
老枪9241
卷了,才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