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 印度于5月3日午时突发声明,其外贸局正式宣告:即刻起,全面禁止从巴基斯坦进口或经由巴基斯坦转运的货物入境。这一举措如同烈火烹油,让本就剑拔弩张的印巴关系再添紧张氛围。究其本质,此乃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后,印度方面采取的一连串强硬手段之一,先是截断水源,巴方随即封锁领空,而今印度又紧扼贸易咽喉,双方针锋相对的态势,比任何好莱坞大片都要扣人心弦。 明理之人皆能洞察,印度高举反恐旗帜,实则是以经济手段扼制巴基斯坦,企图迫使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妥协。然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早已放出狠话,水源问题不容触碰,否则便是宣战。其实,这并非双方首次交锋,自2019年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以来,两国贸易便持续萎缩,如今印度更是切断过境第三国的贸易通道,边境小贩的生存空间无疑将更加逼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禁令看似凌厉,实则双方早已暗中布局。巴基斯坦早于四月底暂停了对印度的所有贸易往来,印度的此番举措不过是“以牙还牙”的常规操作。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尽管双方嘴上喊着断交,私下里却仍在暗度陈仓。巴基斯坦通过阿联酋、新加坡等渠道转售印度药品和汽车零件,尽管价格飙升25%,却仍不乏买家;而印度的糖商亦不愿舍弃巴基斯坦的奶茶市场,走私活动如火如荼,其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 说到底,政客们在台前唱响决裂的高调,而幕后的资本家们却早已算盘精打细算。唯有边境的百姓,因印度的断水而农田干裂,因巴基斯坦的领空封锁而迫使印航绕道中东,燃油成本转嫁至机票之上。 更深层次地剖析,莫迪的这一招可谓“一箭三雕”。国内大选在即,对巴强硬姿态能够拉拢民族主义选票;国际层面则扼住巴基斯坦的经济命脉,迫使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同时,还能搅乱中巴经济走廊的替代贸易路线。然而,巴基斯坦亦非软柿子,尽管44%的民众支持对印贸易,但军方强硬派却乐于见到冲突升级,以便将国内38%的通胀归咎于印度的阴谋。如今,双方战机在实控线对峙,外交官相互驱逐出境,南亚地区的火药桶已处于一触即发的边缘。
36个小时过去了,印度咋泄气了!原本打算给巴基斯坦一个教训,向美国表明忠心,
【95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