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于凤至浑身插满了管子,她的女儿抱着她哽咽:能不能再等等。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躺在洛杉矶医院的病床上,生命走到尽头。她的女儿张闾瑛抱着她,泪水止不住,哽咽着问她能不能再等等父亲张学良。可惜,这一等就是一辈子,于凤至最终带着遗憾闭上了眼。她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一个女人,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她和张学良的感情到底经历了什么?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看看她的选择和命运。 于凤至1897年出生在吉林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大粮商。从小,她就聪明伶俐,五岁开始读书,成绩一直拔尖。1913年,她考进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知识女性典范。1916年,她19岁,和张学良结婚。那时候,张学良才15岁,是东北军阀张作霖的长子。两人的婚事是父母包办,但于凤至凭着温柔和智慧,很快在张家站稳了脚跟。 结婚后,她跟着张学良搬到沈阳大帅府,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她不是只会待在家里的太太,还特别有想法。1923年,她在家乡办了新民小学,后来又在沈阳开了同泽女子中学和同泽男子中学。她亲自跑学校,抓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她还陪张学良到处跑,1930年沈阳发大水,她带头救灾,忙得脚不沾地。可以说,那时候的她,是张学良身边最得力的贤内助。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一开始挺美满。她生了四个孩子,家里热热闹闹。张学良年轻气盛,忙着军务,她就默默支持,帮他处理后方。她还跟他一起收藏书画,两人聊艺术,感情看着挺深。可惜,好景不长。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接管东北军,压力大了,家里的事顾得少了。1930年,他认识了赵一荻,一个活泼年轻的女孩。赵一荻没名分就跟着他,后来生了孩子,张学良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深。 于凤至心里不好受,但她没闹。她选择忍着,继续当好太太。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她陪着他熬过最难的日子。那几年,她跟着他东奔西跑,生活颠沛流离。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关系没断,反而更近了。于凤至看在眼里,慢慢觉得自己在这段婚姻里像个外人。 1940年,于凤至查出乳腺癌,情况严重,只能去美国治病。她离开时,张学良还在软禁中,没能送她。她到了洛杉矶,做了手术,身体虚得不行,但她硬是挺了过来。之后,她开始学英语,搞投资,买房子炒股票,脑子特别活。她赚了不少钱,还买了好几栋别墅,其中一栋专门留给张学良和赵一荻住。她想着,等他自由了,能一家团聚。 可现实让她失望了。1964年,张学良跟她提离婚,要和赵一荻正式结婚。于凤至接到文件时,愣了半天,最后还是签了字。不过,她签的是“张于凤至”,不肯彻底放手。她在美国独自生活了50年,带大孩子,忙社区活动,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他。她常跟人说,等张学良自由那天,她要回去见他一面。可这一等,就是半个世纪。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93岁,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她身体不行了,全靠机器撑着。女儿张闾瑛陪在她身边,眼睁睁看着母亲一天天虚弱。她知道母亲一辈子都在等父亲,希望能撑到他来。可张学良那时候还在台湾,行动不自由,没能赶到。于凤至去世那天,张闾瑛哭着求她再等等,可她终究没等到。她带着遗憾走了,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墓碑上写着“张于凤至”,旁边留了个空位,想跟张学良合葬。 她死后,张学良把家产都留给了他。同年5月,张学良终于自由,飞到美国。他去了她的墓前,哭得不行,说自己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她。可他没住进她准备的房子,而是跟赵一荻去了夏威夷。2001年,张学良去世,和赵一荻葬在一起。于凤至墓边的空位,永远空着。 于凤至的故事听着挺让人唏嘘。她是个有文化、有能力的女人,却把一辈子搭在了一个男人身上。她等张学良,等得心酸,等得孤单,最后也没等到。她不是没本事独立,投资赚钱、养孩子,她样样行。可在感情上,她放不下来。这种选择,放到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她那个年代,女人对婚姻的忠诚看得比天大,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她的等待,有没有意义?有人说她傻,守着个不值得的人;也有人觉得她伟大,用一辈子证明了爱。历史没答案,她的故事却让人忍不住想:爱情到底是啥?值得这么拼吗?她的坚韧让人佩服,可结局也让人叹气。 于凤至用一辈子等张学良,等到了1990年病床上的最后一刻,却还是没等到。她的事迹感动人,也让人心疼。她的等待,值不值得?换成是你,会不会也这么坚持?她的故事没个标准答案,但肯定能勾起你的想法。来评论区聊聊吧,你咋看她的选择?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