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儿女成家之后,父母也迎来了一段“新社交”阶段——跟亲家来往。 有人说,这是一段需要细细拿捏分寸的关系。 毕竟,大家既不是亲人,也不能完全当陌生人。 你多一分热情,对方未必感恩;你少一分应酬,对方可能觉得你冷淡。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父母,姿态要有,分寸更要守住。 尤其下面这三件事,能不做就别做,真的很掉价。
01 不要逢年过节,主动上赶着送贵重礼。 现实里,有不少人,觉得亲家之间要多走动,节日里要多表达心意。 于是年年中秋送礼,岁岁过年送卡,连孩子生日都想着给亲家准备份“厚礼”。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份热情,对方真的领情了吗? 我认识的一个熟人阿姨,就是个典型。女儿嫁出去以后,她觉得要讨好亲家,才对孩子好。 每逢节假日,不是给对方买名酒茶叶,就是塞购物卡红包,整天上赶着做“亲上加亲”的事。 结果,对方拿了礼,嘴上说客气,转头却在亲戚群里说她“太殷勤、太主动,看着都嫌烦”。 现实里,有些人你越热情,他越觉得你“低他一头”;你越主动,他越看不起你。 人和人之间的尊重,不是靠送礼得来的。 真正有涵养的亲家关系,是“互不亏欠”的,来往有分寸才最长久。
02 不要掏心掏肺讲家务事。 人上了年纪,总是爱聊“家里那点事儿”。特别是跟亲家坐在一起,几杯茶一喝,就容易唠到孩子夫妻、婆媳矛盾上。 但我劝你:千万别对亲家“推心置腹”。你说出口的每一句“心里话”,都可能成为别人背后议论的谈资。 有个亲戚就是这样。 女儿婚后生活不太如意,她忍不住跟亲家吐槽,说自己女婿脾气大,说女儿带孩子累。 结果那头亲家嘴上安慰,心里却记下了这份“负能量”,转头就告诉儿子:“看你丈母娘怎么说你媳妇的!” 小两口一吵架,这些话全成了导火索。 现实里,亲家之间的关系,说亲不亲,说疏也不疏,但绝对不是“知己”。 你说多了,是没分寸;你不说,别人还敬你三分。 特别是关于自己孩子的婚姻,越讲真话,越容易引火烧身。 记住:家务事,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别让外人参一脚。
03 不要动不动就为小事拉下脸面。 现实里,很多老人爱“争个脸面”,哪怕是一顿饭谁先请、孩子谁带得多,都会较个真。 尤其在亲家面前,总是想表现得体面一点、有面子一点。 但说实话,这种争“面子”的心态,很容易让你在亲家眼里,显得小气又掉价。 我认识的一位邻居老太太,跟亲家出去吃饭,总要分得清清楚楚。 吃顿饭几十块,亲家却记账似的,一笔笔挂着,换成谁心里都不舒服。 现实里,该大气就大气点。偶尔请客,别念念不忘;吃个亏,也别挂嘴边。 你斤斤计较的样子,真挺掉价的。 跟亲家相处,最重要的不是“赢面子”,而是“保关系”。 你强势一点,嘴上赢了,关系输了,日后就别想两家人亲近。